成语拼音:fēng yuè cháng
成语解释:指男女情爱的场所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陈大郎是走过风月场的人,颠鸾倒凤,曲尽其趣,弄得妇人魂不附体。”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交际等
繁体字形:風月場
英文翻译:Fengyuechang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场:[chǎng]1.适应某种需要的比较大的地方:会场。操场。市场。剧场。广场。2.舞台:上场。下场。3.指某种活动范围:官场。名利场。逢场作戏。4.事情发生的地点:现场。当场。在场。5.指表演或比赛的全场:开场。终场。6.戏剧中较小的段落,每场表演故事的一个片段。7.用于有场次或有场地的文娱体育活动:三场球赛。跳一场舞。8.电视接收机中,电子束对一幅画面的奇数行或偶数行完成一次隔行扫描,叫做一场。奇数场和偶数场合为一帧完整画面。9.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态,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依靠有关的场来实现。如电场、磁场、引力场等。[cháng]1.平坦的空地,多用来翻晒粮食,碾轧谷物:打场。起场。场上堆满麦子。2.集;市集:赶场。3.用于事情的经过:一场透雨。一场大战。空欢喜一场。
“风花雪月”这个词常被用来形容风月场的浮华。比如有人写道:“他沉迷于风花雪月,渐渐忘了家中妻儿的等待。”为什么用这个词?其实它暗指表面浪漫却缺乏深度的关系,像一阵风吹过花瓣,看似美丽却无法长久。
有人问:“纸醉金迷”和风月场有什么关系?举个例子,小说里描写贵族在歌舞厅一掷千金,买笑追欢的场景,用的便是这个成语。它不单指物质奢侈,更暗示人在欲望中迷失的状态——就像被金粉糊住了眼睛,分不清虚实。
“逢场作戏”这个成语特别有意思。我曾听老茶客说过:“风月场里哪有真心?不过都是戏台子上唱念做打。”这句话点破了行业的本质规则:台上演的是痴情,台下算的是账本。但换个角度看,这何尝不是种生存智慧?在特定环境里遵守游戏规则,本就是成年人的必修课。
说到“醉生梦死”,有个细节值得注意。明代话本里书生在青楼挥霍家产的情节,用的就是这个成语。但现代人可能忽略的是,那些看似放纵的人,或许正用酒精麻痹现实的困顿。就像现在有些职场人下班后泡酒吧,表面是享乐,实则是逃避压力。
有个朋友曾问我:为什么风月场的故事总带着悲凉底色?我想起《琵琶行》里“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描写。热闹时宾客如云,冷清时孤灯照影,这种巨大反差恰恰揭示了人性真相——建立在利益交换上的关系,终究难敌世态炎凉。但换个角度看,这种环境也催生了独特的人情练达,有些风尘女子的通透,反倒胜过深闺小姐的天真。
最后聊聊“色衰爱弛”这个词。它常被用来警示依赖外貌维持的关系不可靠,就像春花开得再艳,也躲不过秋风扫落叶。但我在走访中发现,真正能在风月场站稳脚跟的,反而不是靠皮相。有位从业二十年的歌女说过:“客人来寻开心,更要有人懂怎么给台阶下。”这话倒让我想起现代服务业——本质上都是情绪价值的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