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ér
  • zhī
  • ni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ér lì zhī nián

成语解释:三十岁的代称。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定语、状语;指30岁

繁体字形:而立之年

英文翻译:thirty years of age

而立之年的意思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立:1.站1:立正。肃立。坐立不安。2.使竖立;使物件的上端向上:立竿见影。把梯子立起来。3.直立的:立柜。立轴。立领。4.建立;树立:立功。立志。5.制定;订立:立法。立约。立个字据。6.指君主即位。7.指确定继承地位;确立:立嗣。立皇太子。8.存在;生存:自立。独立。9.立刻:立奏奇效。立候回音。10.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成语评论

哎哟,各位老铁,今儿咱们聊聊“而立之年”这成语,说白了就是三十岁左右的人生阶段。这词儿出自《论语》,原本是孔子说自己“三十而立”,后来成了形容人成熟稳重的标签。但问题来了:三十岁真的必须“立”起来吗?别急,咱慢慢唠。

举个栗子啊,隔壁老王三十岁那年突然辞职创业,现在开了三家连锁火锅店。他说:“而立之年嘛,总得赌一把才知道自己能耐有多大!”你看,这词儿用在这儿是不是特带劲儿?不过话又说回来,有人三十岁还在读博士,有人刚结婚生娃,也有人天天加班到秃头——难道他们就不算“立”了吗?

嘿,您可别被字面意思唬住!说到底,“而立”重点不在年龄,而是心态。我有个闺蜜三十岁跑去学潜水教练,她常说:“三十岁才明白,人生不是打卡通关,而是找到自己的节奏。”这话糙理不糙,您品,您细品。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那到底怎么用这个成语才合适?”比如说职场场景:“别看小张刚过而立,带团队比老江湖还稳当。”或者家庭场景:“两口子到了而立之年,终于琢磨明白婚姻要互相托着走。”瞧,重点都在那份从容劲儿,跟岁数其实没多大关系。

要我说啊,现在年轻人压力山大,三十岁没房没车就焦虑得要命。但您想想,古人平均寿命才多少?搁现在三十岁顶多算刚出新手村。我去年三十大寿那天,突然想通个理儿:所谓“而立”,立的不是存款数额,而是知道自己要啥、不要啥的底气。

说到底,这成语就是个提醒,不是紧箍咒。您要是正卡在三十岁的坎儿上,别慌,该吃吃该喝喝,遇事别往心里搁。人生这场马拉松啊,有人前半程冲得快,有人后半程耐力足,关键得找到自己的跑道。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而立之年的造句

  1. 造句 他还未进而立之年,却成天暮气沉沉,一副老人的神态。
  2. 造句 到了而立之年的歌德更加发奋读书,所以他在后来创作了不少作品。
  3. 造句 到了而立之年的姐姐,更加勤奋好学。
  4. 造句 他刚到而立之年,就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5. 造句 我因家境穷困,所以而立之年仍然中馈犹虚。
  6. 造句 第三名捐赠者将近而立之年,刚刚找到一份新工作,突然发现自己得了绝症。
  7. 造句 他们的老师,杜宾斯先生,虽然已到而立之年却心愿未了.
  8. 造句 他是个小伙子,尚不及而立之年.
  9. 造句 五年后,我就到了而立之年,到时,我将把自己花四年时间为老妈写的剧本搬上荧屏。
  10. 造句 步入而立之年时,她确信自己会独身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