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áng
  • miàn
  • ér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áng miàn ér lì

成语解释:面对墙壁对立。形容目光短浅。亦作“面墙而立”。

成语出处:《书·周官》:“不学墙面”孔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论语·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墙靣而立

英文翻译:be ignorant because of not attending to learning

墙面而立的意思

墙:用砖、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砖墙。城墙。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立:1.站1:立正。肃立。坐立不安。2.使竖立;使物件的上端向上:立竿见影。把梯子立起来。3.直立的:立柜。立轴。立领。4.建立;树立:立功。立志。5.制定;订立:立法。立约。立个字据。6.指君主即位。7.指确定继承地位;确立:立嗣。立皇太子。8.存在;生存:自立。独立。9.立刻:立奏奇效。立候回音。10.姓。

成语评论

墙面而立”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拆开来看其实很形象。字面意思是“面朝墙壁站着”,但实际想表达的是人在困境中找不到方向的状态。比如有人接到一项完全没接触过的工作任务,站在原地抓耳挠腮,这时候就可以说“他像墙面而立般不知所措”。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迷茫”有什么区别?关键在场景的特殊性。比如学生解数学题时卡在最后一步,或者设计师盯着空白画布毫无灵感,这种特定场景下的停滞感,用“墙面而立”来形容会更生动。就像我上周尝试组装新买的书架,看着二十多块木板和看不懂的说明书,真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墙面而立”。

在实际生活中,如何避免这种状态?有个小技巧是“先迈半步”。比如写报告没思路时,先把已知信息列成清单;处理复杂项目时,把大目标拆成小步骤。就像面对一堵高墙时,与其呆立不动,不如先摸一摸墙砖的纹路,说不定能找到攀爬的着力点。

有趣的是,现代人可能比古人更容易“墙面而立”。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时常要面对海量选择,就像站在贴满海报的墙前,反而不知道该看哪里。这时候更需要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就像在超市货架前快速锁定目标商品那样。

遇到“墙面而立”的时刻,其实也是成长的机会。记得刚学编程那会儿,每次遇到报错信息就头皮发麻。但后来发现,耐心阅读错误提示就像在墙上找到了暗门。这种突破障碍的体验,往往比一帆风顺的过程更让人印象深刻。

最后想说,面对困境时不必苛责自己。就像登山者遇到断崖会绕路,遇到“墙面而立”的情况,换个角度思考或寻求帮助都是智慧的选择。毕竟墙不会移动,但人可以转身寻找新的路径。

墙面而立的造句

  1. 造句 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2. 造句 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3. 造句 破天自己靠近了那个3层的柜架,这柜架靠着墙面而立,从店铺的这一头到那一头,倒是大的很。
  4. 造句 从舞台的那一侧,透过灯光看过去,她紧紧贴着墙面而立,像一幅画贴在雪白的墙上。
  5. 造句 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