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iàn qiáng ér lì
成语解释:比喻不学之人,如面对墙壁而立,一无所见。
成语出处:《尚书·周官》:“不学墙面。”孔安国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一无所知
繁体字形:靣墙而立
英文翻译:stand facing the wall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墙:用砖、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砖墙。城墙。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立:1.站1:立正。肃立。坐立不安。2.使竖立;使物件的上端向上:立竿见影。把梯子立起来。3.直立的:立柜。立轴。立领。4.建立;树立:立功。立志。5.制定;订立:立法。立约。立个字据。6.指君主即位。7.指确定继承地位;确立:立嗣。立皇太子。8.存在;生存:自立。独立。9.立刻:立奏奇效。立候回音。10.姓。
“面墙而立”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抽象,但它传递的是一种反思与沉淀的智慧。举个例子,小王因工作失误被领导批评后,没有急着辩解,而是选择“面墙而立”,冷静分析自己的问题。这种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是给自己一个理性思考的空间。
自问:面墙而立只是字面意义上的“面对墙壁站着”吗?不完全是。它更像是一种象征——通过暂时抽离外界干扰,专注地审视自身行为或事件本质。就像学生考试失利后独自坐在书桌前复盘错题,虽然面前没有真实的墙,但这种静心状态与成语的内涵完全一致。
我观察到,现代人常被即时反馈绑架。手机弹出的每条消息、社交媒体的点赞提示,都在切割我们的注意力。而“面墙而立”提供了一种反直觉的解决思路:后退一步的停顿,反而能加速找到答案。上周有位创业朋友告诉我,每当团队陷入争论时,他都会建议大家各自“面墙”十分钟再讨论,结果发现沟通效率提升了三成。
自问:这种行为模式适合所有人吗?关键在于理解核心诉求。对于习惯快速决策的销售员,可能更适合用5分钟闭目养神代替物理意义上的面墙;而需要创意输出的设计师,或许需要更完整的独处时间。个人认为,形式可以灵活,但保留自省意识才是关键。
生活中其实处处可见这种智慧的变体。家长教育孩子前先深呼吸三次,本质上就是在心理层面完成“面墙而立”;程序员调试代码时戴上降噪耳机,也是通过制造隔离环境实现专注。这种主动创造的缓冲地带,往往能让我们跳出情绪旋涡,用更清醒的视角看待问题。
下次遇到棘手状况时,不妨试试这个古老的方法论。无论是真实的墙面,还是心理上的隔离区,重要的是给自己创造转化焦虑为行动力的机会。毕竟,直面问题的最佳姿势,有时候恰恰需要先背对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