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ù shì miàn qiáng
成语解释:触:接触;面墙:面对墙。形容遇事像面墙而立,一无所知
成语出处:晋·姚兴《重答安成侯嵩》:“吾常近之才,加以多事昏塞,触事面墙,不知道理安在。”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觸事靣墙
英文翻译:Touch the wall
触:1.接触;碰;撞:触电。一触即发。2.感动;触动:感触。触发。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墙:用砖、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砖墙。城墙。
“触事面墙”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实际描述的场景我们可能都遇到过。比如工作中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任务,你查资料、问同事、试了各种方法,结果还是毫无进展——这时候就像面前立着一堵无形的墙,明明能看到目标却找不到突破口。
举个例子:小王第一次负责产品推广方案,他反复修改了十几次,但每次提交都被领导打回,理由是“缺乏创意”。他越改越焦虑,最后干脆对着电脑发呆,完全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这就是典型的“触事面墙”状态。
为什么会陷入这种困境?其实多数时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思维被固定模式框住了。就像小王习惯性地套用过去的模板,反而忽略了用户需求的变化。这时候不妨暂时离开工位,去楼下散个步,或者和不同部门的人聊聊天,新鲜视角往往能撞破那堵“墙”。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在“面墙”?有个简单的方法:如果你连续三天都在用同一种思路解决问题,且进展为零,大概率已经陷入思维定式。这时候主动寻求外部帮助比埋头硬扛更有效。比如把方案拿给完全不懂行的朋友看,他们的“外行话”说不定就能点醒你。
我个人发现,越是经验丰富的人越容易“触事面墙”。因为他们过去的成功经验会形成路径依赖,就像总走同一条路的人,突然遇到断头路就容易懵。这时候需要刻意练习“思维跳跃”——试着用完全不相关的领域知识来解决眼前问题,比如用做菜的火候控制思路来优化工作流程。
最近看到个有意思的案例:某家电品牌的市场部为了突破销售瓶颈,居然组团去迪士尼考察游乐设施的设计逻辑,最后从游客动线规划中获得灵感,重新设计了线下体验店。这种主动“拆墙”的勇气,或许正是打破困局的关键。
遇到“面墙”时刻不必慌张,它更像是个提醒信号:该换种方式看问题了。就像玩拼图时卡壳,把图片倒过来看往往能找到突破口。保持这种灵活心态,再高的墙也能找到攀越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