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ué dǐng cōng míng
成语解释:绝顶:极端。形容异常聪明。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35回:“他是绝顶聪明之人,一说便会,一会便已记得。”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絶頂聰明
英文翻译:extremely clever
绝:1.断:隔绝。络绎不绝。2.穷尽;净尽;没有出路的:绝望。弹尽粮绝。绝境。3.副词。1.极:绝大多数。绝妙。2.全然;绝对:绝无其事。4.独一无二的:绝技。5.气息中止;死亡:气绝。悲痛欲绝。6.绝句:七绝。
顶:1.人体或物体上最高的部分:头顶。屋顶。山顶。塔顶儿。2.用头支承:顶碗(杂技)。顶天立地。他顶着雨就走了。3.从下面拱起:种子的嫩芽把土顶起来了。4.用头或角撞击:顶球。这头牛时常顶人。5.支撑;抵住:拿杠子顶上门。列车在前,机车在后面顶着走。6.对面迎着:顶风。顶头。7.顶撞:他听了姑母的话很不满意,就顶了她几句。8.担当;支持:活儿重,两个人顶不下来。9.相当;抵:他一个人顶两个人。10.表示程度最高:顶好。顶喜欢唱歌。
聪:1.听觉;听觉灵敏:失聪。耳聪目明。2.聪明:聪慧。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说到“绝顶聪明”,很多人会想到“才高八斗”这样的成语。比如,同事小李虽然年轻,但总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解决方案,大家私下都开玩笑说他是“现代版曹植”——毕竟“才高八斗”最初就是形容曹植的才华盖世。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用“八斗”来形容才华?其实这里的“斗”是古代容量单位,南朝谢灵运曾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用夸张的比例凸显一个人的才华非凡。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邻居张姐带孩子参加奥数比赛,孩子不仅解题快,还主动帮其他同学分析思路,评委老师感叹他“智勇双全”。这里的“智”不仅指智商,更强调解决问题的灵活思维。比如有人问:“聪明人难道不会犯错吗?”其实“绝顶聪明”从来不是完美无缺的代名词,而是说能在复杂局面中快速抓住核心矛盾,就像象棋高手能预判未来五步的变化。
个人认为,真正的聪明往往体现在“举重若轻”。比如《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表面看是冒险,实则是基于对敌人心理的精准把握。这种能力用成语“运筹帷幄”形容再贴切不过——不需要亲自上阵厮杀,却能通过策略布局掌控全局。现代职场中,擅长用数据推导出业务突破口的分析师,何尝不是另一种“帷幄之中”的智者?
有趣的是,聪明才智也需要“落地生根”。就像成语“过目不忘”常被用来夸人记忆力强,但若只是死记硬背,没有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反而可能变成“书呆子”。明代学者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恰恰说明智慧必须与实践结合。比如程序员能快速学会新语言不算稀奇,但能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出简洁优雅的代码架构,才是真本事。
最后想说的是,聪明智慧就像玉石,需要不断打磨才能发光。古人用“璞玉浑金”比喻未经雕琢的天赋,而现代社会更看重“百炼成钢”的成长过程。与其羡慕别人的“绝顶聪明”,不如像成语“滴水穿石”说的那样,保持持续学习的心态。毕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不是灵光一现,而是建立在多年物理研究的积累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