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ōng
  • míng
  • shì
  • měng
  • dǒng
  • sh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ōng míng yī shì,měng dǒng yī shí

成语解释:懵懂:头脑不清楚或不能明辨事物。人一辈子都很精明,但有时一下子糊涂。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

成语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五回:“我苏友白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我此行虽因叔命,原为寻访佳人。”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

繁体字形:聰明一丗,懵懂一時

英文翻译:A lifetime of intelligence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的意思

聪:1.听觉;听觉灵敏:失聪。耳聪目明。2.聪明:聪慧。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懵:懵懂:~然无知。

懂:知道;了解:懂事。懂行。懂英语。他的话我听懂了。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成语评论

哎哟喂,这成语“聪明一世,懵懂一时”可太有意思了!说白了,就是再厉害的人,也免不了偶尔犯个低级错误。比如说吧,你瞅瞅历史上的诸葛亮,多智近妖吧?结果街亭派马谡去守,这不就翻车了么?这时候肯定有人问了:“为啥聪明人也会掉链子啊?” 哈哈,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

其实啊,人又不是机器,哪能365天都绷紧神经?就拿咱隔壁王叔来说吧,单位里公认的“活百科”,结果上周居然把客户名字记混了。他自己都挠头:“哎,我这脑子咋突然卡壳了?” 您瞧,这可不就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的鲜活例子嘛!

不过话又说回来,谁还没个犯迷糊的时候?关键是要学会“容错率”这词儿。就像玩消消乐,允许你失误几次才能通关呢。现代人总想当“完美超人”,其实偶尔犯傻反而是提醒咱们:嘿,该歇口气啦!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学霸考试漏看题目这种事儿,不就跟老司机倒车剐蹭一个道理么?这时候与其捶胸顿足,不如自嘲一句:“害,老虎也有打盹儿的时候!” 这么一想,心里是不是舒坦多了?

要我说啊,这成语最妙的地方就在于它打破了“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式。就像咱吃火锅,红汤白汤混着吃才够味嘛!人生路上,聪明劲儿和呆萌态交替出现,反而让日子过得更有烟火气。您品,您细品,是不是这个理儿?

说到底,咱们既要保持清醒头脑,也要允许自己偶尔“掉线”。就像手机需要充电重启,人脑也得时不时放空嘛。下次遇到犯蠢时刻,不妨拍拍自己:“害,谁还没个懵圈的时候!” 这么一想,世界都敞亮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