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ǐ yī shí,cǐ yī shí
成语解释: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时势不同,情况不同
繁体字形:彼一時,此一時
英文翻译:That moment, this moment
彼:1.指示代词。那;那个(跟“此”相对):彼时。此起彼伏。由此及彼。2.人称代词。对方;他:知己知彼。彼退我进。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此:1.这;这个(跟“彼”相对):此人。此时。由此及彼。此呼彼应。2.表示此时或此地:就此告别。谈话就此结束。从此病有起色。由此往西。3.这样:长此以往。当时听劝,何至于此。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嘿!大伙儿听说过"彼一时,此一时"这成语吗?说白了就是"情况不同了,不能拿老黄历说事"。比如二十年前大伙儿还在用BB机,现在要跟年轻人说"有事呼我",估计能收获一箩筐看古董的眼神。
这时候肯定有人要问:"这成语到底啥时候用啊?" 举个职场例子您就明白了。老王总念叨"我们当年加班都是义务劳动",但现在的00后直接掏出《劳动法》条文——您瞅瞅,这就是典型的"彼时老板说了算,此时法律来撑腰"嘛!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成语可不是让我们否定过去。就像我姥姥总说"当年吃顿饺子能乐三天",现在天天吃饺子反而要嚷嚷减肥。您说这是饺子变味儿了吗?不,是咱们的生活水平翻跟头啦!
依我看啊,这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教人看变化。就像前些年大伙儿抢着考公务员图稳定,现在年轻人却更看重职业自由度。要我说啊,这都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时代齿轮转得太快,咱们得学会给思维系统打补丁。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下次遇到观念冲突,别急着争对错。先想想是不是"此时"碰上了"彼时",毕竟连手机系统都三天两头更新,咱们的思维方式也得与时俱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