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ōng
  • dòng
  • sh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ōng dòng yī shí

成语解释:在一个时期内惊动很多人。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2回:“从此芳名大震,哄动一时,窟号销金,城开不夜,说不尽的繁华热闹。”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在一个时期内惊动很多人

繁体字形:哄動一時

英文翻译:make a noise in the world

哄动一时的意思

哄:[hǒng]1.哄骗:你这是哄我,我不信。2.哄逗,特指看(kān)小孩儿或带小孩儿:奶奶哄着孙子玩儿。[hōng]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哄传。[hòng]吵闹;开玩笑:起哄。一哄而散。

动:1.(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跟“静”相对):流动。风吹草动。你坐着别动。2.“働”是“劳动”的“动(動)”的异体字。3.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样子:搬动。挪动。改动。动用。兴师动众。4.使用;使起作用:动笔。动手。动脑筋。5.触动(思想感情):动心。动怒。动了公愤。6.感动:动人。不为亲情所动。7.吃;喝(多用于否定式):这病不宜动荤腥。他向来不动酒。8.动不动;常常:动辄得咎。影片一经上演,观众动以万计。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成语评论

哄动一时”这个词,常用来形容某件事突然爆红,但热度消退得也快。比如某明星的绯闻突然霸占热搜,全网都在讨论,可没过两天就被新的八卦取代,像一阵风刮过。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逻辑?

为什么有些话题能瞬间引爆全网?举个真实案例:去年某品牌推出“香菜味奶茶”,产品照刚流出就引发两极争议。有人觉得猎奇有趣,有人直呼黑暗料理,短短半天相关话题阅读量破亿。这种“争议性”就像火柴,一点就着——因为人们天然会被冲突感吸引,忍不住加入辩论。

但为什么热度维持不久?仔细观察会发现,香菜奶茶的讨论基本停留在“能不能喝”的表层。品牌方没有趁机传递产品研发故事,也没组织试喝测评,就像放烟花只炸响了一声。缺少持续的内容供给,大众注意力自然转向下一个爆点。

如何让“哄动一时”变成“长期价值”?个人认为关键在于搭建情感连接。比如某公益组织曾用AR技术还原消失的古镇,刚开始大家觉得新鲜好玩,但后续他们持续上传古镇老人的口述历史,让科技有了人文温度。三个月后,这个项目竟带动了当地旅游复苏。

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像金鱼。但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应该像陈年酒窖——初尝或许不惊艳,却能让人反复品味。下次看到刷屏热点时,不妨多问一句:除了当下的热闹,它还留下了什么?

哄动一时的造句

  1. 造句 曾哄动一时的深水湾警匪大战,应列入十大新闻之一。
  2. 造句 电视上把这件事一曝光,在全县哄动一时,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3. 造句 他是打算靠了这一点使他的著作问世以后能哄动一时,使他自己能扬名后世的.
  4. 造句 不错!我就是那曾经哄动一时的传说中的说唱高手。
  5. 造句 虽然只有五个人,但是也哄动一时。
  6. 造句 就是一位地市级作协副*席,而写出哄动一时的诗歌的王兆山副*席,更是成为网络人气长盛不衰的热门人物。
  7. 造句 自从入行不久,林嘉欣曾公开承认与音乐人陈光荣拍拖,哄动一时,可惜最终没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