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ōng míng yī shì
成语解释:表示一个人一辈子聪明。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我断不出此事,枉自聪明一世。每日退堂,便将画图展玩,千思万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常与“糊涂一时”连用
繁体字形:聰明一丗
英文翻译:smart as a rule
聪:1.听觉;听觉灵敏:失聪。耳聪目明。2.聪明:聪慧。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哎哟喂,说到“聪明一世”这个成语,你懂的,它就像个双刃剑。咱们先举个职场里的例子吧——老张可是公司里的“智多星”,策划方案分分钟搞定,结果有次因为太相信自己的判断,愣是把客户的需求理解反了,项目差点黄了。这时候问题来了:聪明人咋也会翻车?说白了,再灵光的脑子也架不住“惯性思维”啊!
再来个家庭场景咋样?隔壁王阿姨,那可是小区里的“百科全书”,谁家孩子报志愿都得找她参谋。结果轮到自己闺女选专业时,她非逼着孩子学金融,完全没发现闺女对画画眼睛发亮。这时候有人会问:聪明一世的家长为啥看不清自家孩子?嘿,有时候离得太近反而容易“灯下黑”,经验主义这把钥匙可开不了所有锁哟!
说到这儿,咱们得掰扯掰扯核心问题:聪明一世到底是夸还是贬?举个历史梗你就明白了——诸葛亮够聪明吧?照样有街亭失守的失误。这说明啥?再厉害的人也得承认“人力有时尽”。就像现在流行说的:别把脑子当U盘使,该更新系统还得更新!
不过话又说回来,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在哪儿?它提醒咱们要“带点钝感力”。你看那些百年老店,哪家是靠耍小聪明撑到现在的?反倒是那些肯下笨功夫的,最后往往笑得更久。这事儿就跟种菜似的,光知道施肥可不行,还得学会看天时哩!
最后唠点实在的,下次见着自称“聪明一世”的主儿,咱不妨递杯茶过去:“老哥,听说过温水煮青蛙没?”这世道变得比手机系统更新还快,保持点“空杯心态”才是正经。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