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í è rú chóu
成语解释:疾:厌恶;憎恨;恶:指坏人坏事。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成语出处:汉 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疾惡如讎
英文翻译:hate injustice like poison
疾:1.病:疾病。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疾苦。痛心疾首。3.痛恨:疾恶如仇。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风。
恶:[è]恶劣;坏:恶习。恶意。[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好恶。深恶痛绝。[ě]1.[恶心](ě·xin)2.有要呕吐的感觉:胃里不舒服,一阵一阵地恶。3.厌恶;令人厌恶:这种丑事,让人恶。你别在这儿恶我了。4.揭人短处,使难堪:他太抠门儿,得找个机会恶恶他。[wū]1.同“乌2”。2.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仇:[chóu]1.仇敌:疾恶如仇。同仇敌忾。2.仇恨:结仇。血泪仇。他们两家有仇。[qiú]姓。
提到“疾恶如仇”,你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或许是一个侠客拔剑怒斥恶人,又或者是一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揭发不公。这个成语的核心,是表达对邪恶事物的强烈反感与主动对抗。但现实中,疾恶如仇真的只是简单的愤怒吗?
举个例子:老张发现邻居长期家暴,他没有选择沉默,而是搜集证据报警,最终让施暴者受到法律制裁。这种行为看似“硬刚”,实则包含了对弱势者的共情和对社会规则的信任。疾恶如仇的本质,或许不是单纯的情绪宣泄,而是基于理性判断的正义行动。这背后隐藏一个问题:如何避免让正义感变成偏激?答案在于“疾恶”的同时保持对事实的尊重。
在职场中,疾恶如仇也能发挥作用。小王发现部门存在数据造假,她没有当众指责同事,而是通过公司合规渠道匿名举报。这种方式既维护了原则,又避免激化矛盾。这让我们看到,对抗不公可以有策略性——就像水流遇到岩石会绕道而行,但最终仍会奔向大海。
有人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温和的正义”。但在我看来,疾恶如仇的精神恰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燃料。关键不在于是否愤怒,而在于如何将这种情绪转化为建设性力量。比如看到网络暴力时,举报不良言论比加入骂战更有价值;遇到消费欺诈时,留存证据投诉比私下抱怨更有意义。
最后想说的是,疾恶如仇不应是孤立的行为模式。它需要与同理心、智慧相结合,就像火焰需要氧气才能燃烧。当我们面对不公时,不妨先问自己:我的行动能否真正解决问题?是否在消灭黑暗的同时保护了无辜者?想清楚这些,那份对恶的痛恨,才能成为照亮世界的火把而非烧毁一切的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