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í è ruò chóu
成语解释:疾:憎恨;恶: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
成语出处:汉·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若仇。”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的个性
繁体字形:疾恶若仇
英文翻译:Evil is like hatred
疾:1.病:疾病。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疾苦。痛心疾首。3.痛恨:疾恶如仇。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风。
恶:[è]恶劣;坏:恶习。恶意。[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好恶。深恶痛绝。[ě]1.[恶心](ě·xin)2.有要呕吐的感觉:胃里不舒服,一阵一阵地恶。3.厌恶;令人厌恶:这种丑事,让人恶。你别在这儿恶我了。4.揭人短处,使难堪:他太抠门儿,得找个机会恶恶他。[wū]1.同“乌2”。2.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仇:[chóu]1.仇敌:疾恶如仇。同仇敌忾。2.仇恨:结仇。血泪仇。他们两家有仇。[qiú]姓。
“疾恶若仇”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严肃,但它的内核其实很贴近生活。比如,隔壁老张看到有人乱扔垃圾,二话不说就上前劝阻,还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桶。他说:“环境是大家的,谁破坏我就看不惯!”——这算不算“疾恶若仇”?当然算,老张的行为完美诠释了面对不良现象时的果断态度。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讲究包容,疾恶若仇会不会显得太较真?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就像小区物业经理王姐,发现有人违规占用消防通道,她既没有劈头盖脸地指责,也没有放任不管,而是拿着消防宣传册耐心解释安全隐患,最终说服业主主动挪车。这种既有原则又讲方法的态度,正是新时代“疾恶若仇”的生动实践。
在职场中,这个成语同样适用。刚入职的小李发现同事在报销单上做手脚,他没有选择“明哲保身”,而是悄悄收集证据后向监察部门反映。当有人问他怕不怕得罪人时,他说:“如果人人都装看不见,规矩就形同虚设了。”这种对规则底线的坚守,让团队里的歪风邪气得到了及时遏制。
有个有趣的对比值得注意:同样是抵制不良现象,古代侠客可能拔刀相助,现代人更多是用手机取证、通过正规渠道解决。这种变化恰恰说明,“疾恶若仇”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只是表现形式随着时代在进化。就像现在年轻人遇到网络诈骗,不再只是私下抱怨,而是积极向反诈中心举报,这种与时俱进的正义感更显珍贵。
我个人觉得,真正的“疾恶若仇”不在于姿态多强硬,而在于行动多有效。就像邻居阿姨发现菜市场有人用作弊秤,她没有当众争吵,而是默默用标准砝码测试后拨打12315举报。三天后市场里就挂起了“诚信经营”的横幅,这种既有智慧又有温度的处理方式,或许才是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的最佳注脚。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刻,不妨记住:坚持原则不意味着要横眉冷对,维护正义也可以带着温度。就像春天修剪树枝的园丁,剪去枯枝败叶时,手里的剪刀既锋利又精准,为的是让整棵树更好地生长。这种建设性的“疾恶若仇”,或许正是当下社会最需要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