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ī
  • chó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í zhī rú chóu

成语解释:疾:憎恨。形容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

成语出处:《晋书·秦秀传》:“秀性忌谗佞,疾之如仇。”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的个性

繁体字形:疾之如讎

英文翻译:The disease is like hatred

疾之如仇的意思

疾:1.病:疾病。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疾苦。痛心疾首。3.痛恨:疾恶如仇。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风。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仇:[chóu]1.仇敌:疾恶如仇。同仇敌忾。2.仇恨:结仇。血泪仇。他们两家有仇。[qiú]姓。

成语评论

疾之如仇”这个成语,很多人可能听过但不太会用。比如:“他对虚伪的客套话疾之如仇,每次听到都要当面戳穿。”这句话里的“疾之如仇”,是不是有点像我们常说的“眼里不揉沙子”?

这时候有人会问:这个成语和“疾恶如仇”是同一个意思吗?其实两者有细微差别。“疾之如仇”强调对特定事物的极度厌恶,比如有人写道:“老张对浪费粮食的行为疾之如仇,食堂里见人倒剩饭必会上前教育”。而“疾恶如仇”更侧重对邪恶本身的痛恨,比如形容警察对犯罪行为的零容忍。

再看个生活场景的应用:“现在年轻人对职场PUA疾之如仇,遇到不合理要求会直接拒绝”。这个例子反映出成语的现代适用性——它不只是古人专用,还能精准描述当代人的价值判断。不过要注意,使用时要避免极端化,比如“她对丈夫忘带钥匙疾之如仇,为此闹离婚”就显得用力过猛,这种日常小事用成语反而夸张。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像面镜子,既能照见个人的原则底线,也可能暴露性格的棱角。就像邻居王阿姨总说:“我对乱扔烟头的人疾之如仇”,但转头却放任自家狗随地便溺。可见用成语自述时,言行一致才能让人信服。

最后要提醒的是,语言是活的工具。与其纠结成语的绝对正确性,不如关注它能否准确传递思想。下次想表达对某事的强烈反感时,不妨试试这个自带态度的四字短语,但记得先确认语境是否撑得起这份重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