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í bù zài lái
成语解释: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成语出处:《国语 越语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宾语、分句;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繁体字形:時不再來
英文翻译:time will never come again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再:1.表示已经重复的动作用“又”,表示将要重复的动作用“再”:这部书前几天我又读了一遍,以后有时间我还要再读一遍。b)表示更加:高点儿,再高点儿。再多一点儿就好了。c)表示如果继续下去就会怎样:学习再不努力,就得留级了。离开车只剩半个钟头了,再不走可赶不上了。d)表示即使继续下去也不会怎样:你再解释,他也不会同意的。e)表示一个动作发生在另一个动作结束之后:咱们看完了这个节目再走。你把材料整理好再动笔。f)表示另外有所补充:再则。再不然。院子里种着迎春、牡丹、海棠、石榴,再就是玫瑰和月季。2.再继续;再出现:青春不再。良机难再。3.姓。
来: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10.姓。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有一件特别想做的事,却因为犹豫不决错过了最佳时机?这时候就能用上「时不再来」这个成语。比如朋友约你参加周末的创业沙龙,你想着"下周再说吧",结果下周活动取消,主办方都去外地拓展新项目了——这种情形正是「机会难得,时不再来」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说时机像流动的溪水?去年我同事小王遇到个典型案例。公司要选拔海外培训人员,领导明确说"周五前交申请",他总想着把手头工作收尾再准备材料,结果周四下班时系统提前关闭,机会就这样溜走了。时间最公平也最无情,它不会为任何人暂停。
记得大学时教古代汉语的老教授说过:「你们现在觉得背古文苦,等毕业找工作发现竞争者都能引经据典时,就知道什么叫'时过而后学,虽勤苦而难成'了。」这句话让我联想到,很多知识窗口期就像春日的樱花,错过绽放季就只能等来年。
如何判断是不是真正的「时不再来」?有个简单方法: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件事对我的核心目标有帮助吗?替代方案的成本有多高?拖延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去年我想报名编程课,发现早鸟价只剩三天,问完这三个问题立即报了名,现在这项技能已经成为职场加分项。
有个有趣的现象:人们常常高估明天的自己。总觉得"明天会有更好的选择",却忽略了两件事——机会在流动,我们自己也在变化。就像商场限时折扣,等你想清楚时,心仪的商品可能已下架,或者你的审美早已改变。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机遇的出现频率其实在加快,但停留时间却在缩短。我观察到那些活得通透的人都有个共同点:他们像冲浪者观察海浪般敏锐,能在合适的浪头起身,而不是永远等着"更大的浪"。毕竟,最好的时机往往藏在「现在」这个魔法盒里。
下次看见心动的工作机会、想学的技能课程、或者想维系的人际关系,不妨把「时不再来」四个字当作提示音。就像农民懂得在芒种插秧,厨师知道掌握火候,我们也要学会在人生菜谱上标注最佳赏味期限。当秒针划过表盘,带走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无数个可能性的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