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ng chūn bù zài
成语解释:再:两次或第二次。青春过后就不会再来。形容青春时光宝贵
成语出处:茅盾《幻灭》:“如果她也有悲哀的时候,大概是想起青春不再。”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中老年人
繁体字形:青萅不再
英文翻译:Youth no longer
青:1.黑色:青布。青线。2.绿色(多用于植物)或蓝色(用于天空):青草。青天。3.青草或没成熟的庄稼:踏青。看青。4.青年:老中青。5.青海的简称。
春:1.春季:春景。温暖如春。2.指一年的时间:一卧东山三十春。3.指男女情欲:怀春。春心。4.比喻生机:妙手回春。5.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再:1.表示已经重复的动作用“又”,表示将要重复的动作用“再”:这部书前几天我又读了一遍,以后有时间我还要再读一遍。b)表示更加:高点儿,再高点儿。再多一点儿就好了。c)表示如果继续下去就会怎样:学习再不努力,就得留级了。离开车只剩半个钟头了,再不走可赶不上了。d)表示即使继续下去也不会怎样:你再解释,他也不会同意的。e)表示一个动作发生在另一个动作结束之后:咱们看完了这个节目再走。你把材料整理好再动笔。f)表示另外有所补充:再则。再不然。院子里种着迎春、牡丹、海棠、石榴,再就是玫瑰和月季。2.再继续;再出现:青春不再。良机难再。3.姓。
提到“青春不再”,很多人会想到“光阴似箭”这个成语。比如:“一转眼大学毕业十年了,真是光阴似箭啊!”为什么人们总用这个词形容时间飞逝?其实它强调的是“不可逆”——时间不会倒流,青春也无法重来。就像手里的沙子,握得越紧流得越快,但我们可以选择让每粒沙子的轨迹更有意义。
有人问:“难道年纪大了就只能叹气吗?”看看“岁月不饶人”的用法就知道了。邻居张姨常说:“现在爬五楼得歇两次,真是岁月不饶人。”但她的微信签名却是“五十岁开始学油画”。这个成语原本带着无奈,如今更多人用它自嘲后话锋一转:“所以更要抓紧做想做的事”。
“盛年不重来”这句古诗演化成的成语,在职场中常被引用。项目经理老周在团建时说:“咱们团队平均年龄涨了五岁,盛年不重来,但经验可比当初值钱多了。”这打破了对年龄增长的单一认知——青春的特权是体力,成熟的馈赠是智慧。我常觉得,每个阶段都有专属的“黄金兑换券”,关键看我们会不会用。
最近有个有趣现象:年轻人反而更爱用这些“老气”的成语。实习生小李的朋友圈写着:“刷夜赶方案到三点,突然懂什么叫少壮不努力了。”这种反差用法恰恰说明,重要的不是年龄数字,而是保持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就像褪色的牛仔裤依然可以穿出风格,岁月带走胶原蛋白的同时,也在悄悄给我们塞礼物,只是包装比较朴素。
超市遇见退休的语文老师,她指着货架上的秋梨膏笑说:“现在相信什么叫人老珠黄了吧?”还没等我接话,她又补了句:“不过熬这个梨汤的手艺,二十年前我可没这耐心。”玻璃瓶里的琥珀色液体晃动着,忽然觉得有些成语就像老茶壶,用得久了,慢慢养出温润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