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éng cì fēn míng
成语解释:层次:事物的次序。事物的次序界限清楚
成语出处:孙世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整体。”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界限清楚
繁体字形:層次分明
英文翻译:Clear hierarchy
层:1.重叠;重复:层峦叠嶂。层出不穷。2.重叠事物的一个部分:外层。云层。3.a)用于重叠、积累的东西:五层大楼。两层玻璃窗。b)用于可以分项分步的东西:去了一层顾虑。还得进一层想。c)用于可以从物体表面揭开或抹去的东西:一层薄膜。擦掉一层灰。4.姓。
次:1.次序;等第:名次。座次。车次。依次前进。2.次序在第二的;副的:次子。次日。3.质量差;品质差:次品。这个人太次,一点也不讲究社会公德。4.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两个氧原子或氢原子的:次氯酸。5.用于反复出现或可能反复出现的事情: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我是初次来北京。试验了十八次才成功。6.出外远行时停留的处所:途次。旅次。舟次。7.中间:胸次。言次。8.姓。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哎,你说成语这东西,咋就能让句子瞬间有层次感呢?咱先拿“井井有条”举个例子吧。比如:“她的书房收拾得井井有条,连书脊都按颜色排列。”你看,这成语一放进去,画面感是不是直接拉满?说白了,成语就像个压缩包,四个字能塞进一大堆信息量,你说妙不妙?
那有人可能要问了:“层次分明的成语是不是非得用复杂结构?”嘿,还真不一定!比如“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用在句子里:“方案已经很完善,你非要加这个步骤,简直是画蛇添足。”这里的主谓结构明明白白,重点直接砸脸上。你品,你细品,简单结构反而让意思更突出对吧?
说到这儿,我倒是觉得成语的层次感更像俄罗斯套娃。比如说“雪中送炭”:“他这波物资捐赠,真算得上是雪中送炭了。”表面说送东西,里层藏着危急时刻的情义,你说这层次感是不是绝了?要我说啊,用好成语就像玩拼图,得找准那个严丝合缝的位置。
有人可能会嘀咕:“那现代人还用得着这些老掉牙的成语吗?”哎你还别说,前两天刷短视频就听见个神评论:“这波操作简直是教科书级的虎头蛇尾。”你看看,成语和网络用语混搭,老树开新花,效果杠杠的!依我看呐,成语就像万能调料,关键看你会不会配菜。
最后给个小建议:下次写东西卡壳的时候,试试把成语当骨架用。比如说想表达“事情突然变糟”,直接甩个“风云突变”当段落开头,后面再展开说明。这招我常用,贼拉好使!记住啊,语言这玩意儿,用得活络才是自己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