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è yǒu qiān qiū
成语解释:每个人都有可以流传久远的特长。比喻各有所长;各有优点。千秋:千年;指流传久远。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你们祁家弟兄是各有千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各有千秌
英文翻译:each has its own merits
各:[gè]1.指示代词。a)表示不止一个:世界各国。各位来宾。b)表示不止一个并且彼此不同:各种原材料都备齐了。各人回各人的家。2.表示不止一人或一物同做某事或同有某种属性:双方各执一词。左右两侧各有一门。三种办法各有优点和缺点。3.姓。[gě]特别(含贬义):这人真各。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千:1.数目。十个一百。2.比喻很多:千锤百炼。3.“秋千”的“千”。
秋:1.秋季:深秋。秋风。秋雨。秋高气爽。2.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麦秋。大秋。3.指一年的时间:千秋万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4.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危急存亡之秋。5.姓。6.见〖秋千〗。
“各有千秋”这个成语,听起来像在说“大家都有各自的秋天景色”,其实它真正的意思是“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和特色”。比如有人问:“苹果和安卓手机哪个更好?”答案可能就是“各有千秋”——苹果系统流畅稳定,安卓机型选择更多,适合不同需求的人群。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千年?或许因为它道破了人性:我们总喜欢比较,但现实中的事物很少能“全方位碾压”对手。就像北方人爱吃面条、南方人偏好米饭,你说哪个更顶饱?其实只是习惯不同罢了。有个有趣的例子:唐代诗人李白豪放如烈酒,杜甫沉郁似陈茶,谁能评判哪位更伟大?他们的诗风恰似不同口味的菜肴,滋养着不同心境的后人。
有个读者曾问我:“工作中用传统方法好还是新工具好?”这让我想起老家木匠的故事。王师傅坚持手工刨木,每件家具都是艺术品;李叔用数控机床,半天能出十套桌椅。你说哪种更好?关键看是要定制婚床还是批量生产。现代职场也是如此,老员工的行业经验是新人的知识库,年轻人的数字技能是老同事的导航仪。
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化解非黑即白的争论。就像选择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重度阅读时纸质书更护眼,出差途中kindle更方便。最近帮表弟选专业,他说计算机和金融都热门,我说建筑系毕业生能设计实体空间,新媒体专业会打造虚拟世界——未来二十年,虚实结合不正是趋势吗?
有个现象挺有意思:越是成熟的市场,品牌越会强调差异化优势。新能源汽车领域,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比亚迪的电池续航、蔚来的用户服务,各自抓住特定消费群体的痛点。这让我联想到菜市场里卖豆腐的摊位,张婶的卤水豆腐豆香浓郁,李叔的嫩豆腐入口即化,真正懂吃的顾客会根据菜式选择。
观察自然界的进化规律会发现,生物多样性才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珊瑚礁中,有的鱼类负责清理寄生虫,有的藻类提供氧气,没有谁是“全能冠军”。人类社会何尝不是如此?最近社区改造,设计师保留老梧桐树,同时增设智能垃圾分类站,老住户和新设备和谐共处,反倒成了网红打卡点。
选择焦虑症患者或许该多想想这个成语。去年帮朋友装修,在实木地板和复合地板间纠结三个月。后来师傅一句话点醒我们:家里有宠物选耐磨的,追求脚感选实木的。结果她选了客厅用复合地板,卧室铺实木,现在天天炫耀这个“聪明决定”。
下次看见别人为“哪个更好”争得面红耳赤时,不妨泡壶茶慢慢说:你看武夷岩茶醇厚,西湖龙井清雅,广东单枞花香袭人,不都是好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