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ōng zhèng wú sī
成语解释:公道正直;没有私心。
成语出处:荀况《荀子 赋》:“公正无私,反见从横。”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公正無私
英文翻译:be impartial to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正:[zhèng]1.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相对):正南。正前方。前后对正。这幅画挂得不正。2.位置在中间(跟“侧、偏”相对):正房。正院儿。3.用于时间,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正午。4.正面(跟“反”相对):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5.正直:正派。公正。方正。心术不正。6.正当:正路。正理。钱的来路不正。7.(色、味)纯正:正红。正黄。颜色不正。味道不正。8.合乎法度;端正:正楷。正体。9.属性词。基本的;主要的(区别于“副”):正文。正编。正本。正副主任。10.姓。[zhēng]正月:新正。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私:1.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跟“公”相对):私事。私信。私有。2.自私(跟“公”相对):私心。大公无私。3.暗地里;私下:私访。窃窃私语。4.秘密而不合法的:私货。私盐。私通。
“公正无私”到底该怎么用?举个实际的例子吧。比如某公司评选年度优秀员工时,领导坚持把奖项颁给业绩垫底但家庭遭遇变故仍坚守岗位的小张,而不是业绩第一却多次推诿团队任务的老王——这种超越表面数据、关注人性价值的决定,就是公正无私的生动体现。
有人可能会问:公正无私会不会显得不近人情?其实恰恰相反。北宋名臣包拯审理亲侄子贪污案时,顶着家族压力将其依法处置,看似冷酷的判决反而维护了千万百姓对法治的信任。真正的公正如同阳光,既不会因亲疏改变温度,也不会因对象强弱调整亮度。
现代职场中常遇到的困惑是:当好友工作失误时,该包庇还是秉公处理?笔者在管理团队时遇到过类似情况。当时选择按制度扣除绩效奖金,但私下用自己的项目奖金补贴对方家庭开支。这或许不够“完美”,却是人性化实践公正的折中方案——既守住规则底线,又留存善意弹性。
值得注意的是,公正无私不等于机械执行。就像交通警察给急救车开道虽然违反常规通行规则,却是对生命权的更高维度的公正。这种智慧体现在能区分“死守教条”与“坚守原则”的本质差异,前者是冰冷的规矩,后者是温暖的秩序。
观察社会现象会发现,越是信息透明的领域,公正越容易生根发芽。某地政务大厅将办事流程全部公示上墙,办事员电脑屏幕朝向群众,这种“玻璃房办公”的设计,本质上是通过技术手段消除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当阳光成为最好的防腐剂,无私就变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这种品质?不妨从超市结账排队这类小事做起。看见有人插队时,是默不作声还是善意提醒?这个微小的选择,正是锻造公正意识的铁砧。当我们习惯在无人监督时依然遵守规则,公正就会从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修养。
说到底,践行公正就像培育盆景。既需要修剪私心的枝桠,又要灌溉同理心的清泉。它不是非黑即白的判断题,而是充满张力的实践艺术。或许我们永远做不到绝对公正,但朝着这个方向每走一步,都能让脚下的土地更坚实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