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èng gōng zhèng jǐ
成语解释:奉行公事严格地约束自己。
成语出处:《魏书 高道穆传》:“机方直之心,久而弥厉,奉公正己,为时所称。”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人严格要求自己
繁体字形:奉公正己
英文翻译:To be just
奉:1.给;献给(多指对上级或长辈):奉献。奉上新书一册。2.接受(多指上级或长辈的):奉旨。奉上级命令。3.尊重:崇奉。奉为圭臬。4.信仰:信奉。素奉佛教。5.侍候:奉养。侍奉。6.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奉托。奉陪。奉劝。奉告。7.姓。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正:[zhèng]1.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相对):正南。正前方。前后对正。这幅画挂得不正。2.位置在中间(跟“侧、偏”相对):正房。正院儿。3.用于时间,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正午。4.正面(跟“反”相对):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5.正直:正派。公正。方正。心术不正。6.正当:正路。正理。钱的来路不正。7.(色、味)纯正:正红。正黄。颜色不正。味道不正。8.合乎法度;端正:正楷。正体。9.属性词。基本的;主要的(区别于“副”):正文。正编。正本。正副主任。10.姓。[zhēng]正月:新正。
己:1.自己:知己知彼。舍己为人。严于律己。2.天干的第六位。见〖干支〗。3.姓。
“奉公正己”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才合适?举个例子,某公司高管在面临商业诱惑时坚持原则,拒绝私下收受好处,同事评价他:“王总真是奉公正己,有他在,团队的底线就守得住。”这里既强调了遵守规则,又突出了个人操守的重要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奉公正己”不仅指遵守制度,还要约束自己?其实这两个层面密不可分。就像交通警察既要严格执法查处违章,自己开车时也必须系安全带——若是执法者自身行为有瑕疵,规则的权威性就会大打折扣。这种内外一致的品格,正是成语的精髓所在。
在历史典故中,包拯的故事最能诠释这个成语。他任开封府尹时,亲叔叔犯法照样按律处置,连皇帝说情都不为所动。这种“铁面包公”的形象,不是故作清高,而是深知:手握权力者若不能自我约束,所谓的公正就会沦为空中楼阁。
当代职场里,奉公正己的实践可能更微妙。比如部门评选优秀员工,负责人主动避嫌不参选;项目分红时管理者让利给基层。这些行为看似损失短期利益,实则维护了团队信任——我亲眼见过这样的领导者,他们的团队稳定性往往比计较得失的团队高出三倍不止。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在数字化时代有了新挑战。网络主播收到品牌方“暗箱操作”的推广邀请,选择如实告知观众产品优缺点;程序员发现公司软件存在漏洞,顶着压力坚持修复后再上线。这些选择背后,都是对“奉公”与“正己”关系的现代演绎。
有人质疑:现实环境中坚持原则会不会吃亏?从长远看,奉公正己建立的信用资产往往更值钱。就像河床里的石头,水流湍急时可能被冲击,但洪水退去后,唯有根基稳固的石头留在原地。重要的是找到坚守底线与灵活处世的平衡点,让原则成为指南针而非枷锁。
观察身边那些真正践行这个成语的人,他们有个共同特质:不把“高尚”挂在嘴边,而是转化为日常选择。可能是财务人员退回多打的报销款,也可能是教师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这些具体而微的坚持,如同细流汇海,终将滋养出更清明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