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íng
  • gōng
  • zhè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íng gōng zhèng qì

成语解释: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5回:“这会儿,鬼使神差,活该败露!爽性明公正气的把簪儿拿出手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明公正氣

英文翻译:follow justice

明公正气的意思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正:[zhèng]1.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相对):正南。正前方。前后对正。这幅画挂得不正。2.位置在中间(跟“侧、偏”相对):正房。正院儿。3.用于时间,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正午。4.正面(跟“反”相对):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5.正直:正派。公正。方正。心术不正。6.正当:正路。正理。钱的来路不正。7.(色、味)纯正:正红。正黄。颜色不正。味道不正。8.合乎法度;端正:正楷。正体。9.属性词。基本的;主要的(区别于“副”):正文。正编。正本。正副主任。10.姓。[zhēng]正月:新正。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成语评论

明公正气”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举个例子,职场中如果部门要选拔新主管,领导在会上说:“这次晋升只看能力和贡献,咱们明公正气地投票,谁也别搞小动作。”这句话既强调了公平原则,又传递了公开透明的态度,让员工对结果更有信任感。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词和‘光明正大’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强调正直,但“明公正气”更突出“公开验证的公正”。比如社区改造工程招标时,负责人表态:“所有流程都会公示,欢迎居民监督,必须明公正气地选合作方。”这里不仅要求结果合理,还强调过程能被大众检验,比单纯说“光明正大”多了层程序保障的意味。

生活中如何体现这种态度?朋友间借钱时,主动写借条并约定还款日期,笑着说:“亲兄弟明算账,咱们明公正气地把这事理清楚,免得影响感情。”这个举动既维护了双方利益,又避免了猜疑——有时候把规则摆上台面,反而能让关系更纯粹。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尤其需要“明公正气”的处事智慧。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极快,任何暗箱操作都可能被放大检视。就像某企业处理客户投诉时,直接在官网公开处理进度和责任人,反而赢得了口碑。这种敢于把决策放在阳光下的勇气,往往比遮掩更能建立信任。

或许有人担心:“太直白会不会显得不近人情?”其实关键在于态度表达方式。教师给学生评优时,若说:“这次评选标准已经发在班级群里,大家对照着看,咱们明公正气地选出最符合条件的同学。”既保持了原则,又通过提前沟通化解了可能的误会——公正不等于冷漠,而是用清晰规则守护每个人的机会。

说到底,“明公正气”就像一盏路灯,既照亮了前路,也让人看清脚下的方向。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主动搭建这样的透明框架时,不仅能减少无谓的猜忌,还能让合作变得更高效。毕竟,人心向背往往始于对“公平可见度”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