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zhī sǐ huó
成语解释:形容不知利害,冒昧从事。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无才小辈,背反狂夫!上负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不知死活!引军到来,有何理说?”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形容冒昧从事
繁体字形:不知死活
英文翻译:act recklessly and blindly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活:1.生存;有生命(跟“死”相对):活人。活到老,学到老。鱼在水里才能活。2.在活的状态下:活捉。3.维持生命;救活:养家活口。活人一命。4.活动;灵活:活水。活结。活页。活塞。5.生动活泼;不死板:活气。活跃。这一段描写得很活。6.真正;简直:活现。这孩子说话活像个大人。7.工作(一般指体力劳动的,属于工农业生产或修理服务性质的):细活。重活。庄稼活。干活儿。8.产品;制成品:出活儿。箱子上配着铜活。这一批活儿做得很好。
哎哟喂,咱今天来唠唠"不知死活"这个成语。先说个例子:小明非要去挑战悬崖跳水,朋友急得直喊:"你这人咋不知死活呢?"——这时候啊,"不知死活"明显带着"鲁莽冒险"的味儿。但您要问了,这成语到底是夸人还是损人啊?
问得好!咱们翻翻老黄历。这词最早出自《水浒传》,说李逵"不知死活直撞入来",那可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您看,古人用这个词儿啊,既有批评鲁莽的意思,又暗藏几分对勇气的欣赏。就像现在说人"虎"似的,表面嫌弃心里佩服。
再举个现代例子。公司新来的实习生非要推翻总监的方案,同事私下嘀咕:"这小子真不知死活"。这时候啊,可能半是说他胆儿肥,半是期待他真能搞出点新花样。您发现没?这成语就像麻辣烫,看着红彤彤吓人,吃着才知香在哪儿。
说到这儿咱得掰扯清楚:莽撞和勇敢的界限在哪?您瞅古代打仗,冲锋陷阵的叫勇士,瞎闯敌营的就成了"不知死活"。说白了,关键得看有没有金刚钻揽瓷器活。就像我表弟非要骑摩托进藏,结果半道儿学会了修车——这种"不知死活"最后倒成了人生经验。
依我看啊,现代社会更需要点"可控的不知死活"。创业啊创新啊,哪个不是带着点冒险精神?但得学学诸葛亮,草船借箭那是精心算计过的冒险。所以说,这成语搁今天更像是个提醒:该莽时候别怂,该怂时候别莽,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最后唠句实在的。下次听见有人说您"不知死活",先别急着上火。要么是真心疼您,要么是暗戳戳佩服您的胆量。关键得学会自个儿掂量,像老司机过弯道——速度要够,方向得准。毕竟啊,人生这场游戏,太保守玩不开,太莽撞容易提前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