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ēi tiān bàn yè
成语解释:指深更半夜
成语出处:马烽《三年早知道》:“一个老汉说:‘黑天半夜怕什么!红星社不会有人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深夜,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黑天半亱
英文翻译:at dead of night
黑:1.像煤或墨的颜色(跟“白”相对):黑板。黑白分明。白纸黑字。脸都晒黑了。2.黑暗:天黑了。屋子里很黑。3.夜晚;黑夜:摸黑儿。起早贪黑。4.秘密;非法的;不公开的:黑市。黑话。黑户。黑社会。5.坏;狠毒:黑心肠。这种人心太黑。6.姓。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半:1.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半尺。一斤半。半价。过半。一年半载。2.在…中间:半夜。半路上。半山腰。半途而废。3.表示很少:一星半点儿。一鳞半爪。4.不完全:半新的楼房。房门半开着。5.姓。
夜:1.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跟“日”、“昼”相对):夜晚。夜班。白天黑夜。冬天昼短夜长。2.用于计算夜:三天三夜。每日每夜。3.姓。
“黑天半夜”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才合适?举个例子,有人可能会说:“他黑天半夜突然敲门,把我吓一跳。”这时候,成语既描述了时间点,又带出了意外感。但为什么非要用这个词?其实它比单纯说“深夜”更有画面感——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突然出现的动静,是不是瞬间让人联想到紧张或神秘的氛围?
有一次听朋友讲他老家的故事:村里老人总叮嘱年轻人“黑天半夜别往山坳里钻”。这背后藏着什么道理?原来当地传说山里有野狼出没,成语在这里不只是时间描述,更成了代代相传的安全提醒。这种用法既保留传统智慧,又让语言活色生香。
现代人还适用这个成语吗?最近同事加班到凌晨三点,在群里发消息:“黑天半夜改方案,总算赶在deadline前搞定了。”这让我发现,成语在新时代有了新生命。虽然城市里早已灯火通明,但那种独自面对挑战的孤寂感,用这四个字反而特别贴切。
有人可能会疑惑:这和“深更半夜”有什么区别?试着体会这两个场景——老奶奶说“深更半夜别着凉”是温柔的关心,而“黑天半夜乱跑什么”带着责备的语气。前者侧重时间刻度,后者更强调环境特征,这种细微差别正是汉语的魅力所在。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像块活化石,记录着农耕时代人们对黑暗的本能警惕。如今虽然有了电灯和网络,但当我们说“黑天半夜还在忙工作”时,那种与自然规律对抗的倔强感,依然能引发强烈共鸣。或许正是这种跨越时空的共情,让传统成语在现代话语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