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ēi tiān mò dì
成语解释:见“黑天摸地”。
成语出处:《西湖二集·天台匠误招乐趣》:“张漆匠黑天墨地,心下慌张道:‘不知是恁缘故,叫我到此?’”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状语、定语;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
繁体字形:黑天墨地
英文翻译:Dark sky
黑:1.像煤或墨的颜色(跟“白”相对):黑板。黑白分明。白纸黑字。脸都晒黑了。2.黑暗:天黑了。屋子里很黑。3.夜晚;黑夜:摸黑儿。起早贪黑。4.秘密;非法的;不公开的:黑市。黑话。黑户。黑社会。5.坏;狠毒:黑心肠。这种人心太黑。6.姓。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墨:1.写字绘画的用品,是用煤烟或松烟等制成的黑色块状物,间或有用其他材料制成别种颜色的,也指用墨和水研出来的汁:一块墨。一锭墨。研墨。笔墨纸砚。墨太稠了。2.泛指写字、绘画或印刷用的某种颜料:墨水。油墨。3.借指写的字和画的画:墨宝。遗墨。4.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胸无点墨。5.木工打直线用的墨线,借指规矩、准则:绳墨。矩墨。6.黑或近于黑的:墨菊。墨镜。7.贪污:贪墨。墨吏。8.古代的一种刑罚,刺面或额,染上黑色,作为标记。也叫黥。9.(Mò)指墨家。10.姓。11.指墨西哥:墨洋(墨西哥银圆)。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成语"黑天墨地"到底怎么用?先看个例子:小明深夜回家时楼道灯坏了,他摸黑掏出钥匙,嘴里嘟囔"真是黑天墨地,连钥匙孔都找不着"。这里既描绘了环境昏暗,又带出人物在困境中的真实反应,比单纯说"天黑"更生动。
有人会问:这和"漆黑一片"有什么区别?举个对比场景更清晰——老张在矿山下井前检查装备:"井下黑天墨地,头灯电量必须充足"。这里用成语既突出职业特性,又暗示潜在风险,换成"漆黑"就少了这种行业特有的危机感。
再来看文学化的运用。作家描写抗战时期的地下工作:"联络站设在黑天墨地的地窖里,油灯芯剪了又剪,同志们借着豆大光亮传递情报"。成语在这里不仅渲染环境,更隐喻当时白色恐怖的压抑氛围,比直白描述更有文学张力。
现代生活中其实也有妙用。比如科技博主测评新款夜视仪:"露营遇到黑天墨地的山谷,这个热成像功能就像开了上帝视角"。把传统成语嫁接在新科技场景,既保留语言韵味,又制造新鲜反差感。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特别适合需要营造沉浸感的场景。有次台风天停电,我摸索着找蜡烛时脱口而出"黑天墨地里找东西,手指头都比眼睛管用"。这种日常化的使用,反而比书面语境更能体现成语的生命力。关键是要抓住"视觉受阻+行动受限"的核心意象,放在具体情境里自然生长。
最后留个思考:当我们用"黑天墨地"形容数字时代的某些现象,比如"信息黑天墨地中如何保持判断力",是否能为古老成语注入新的诠释维度?语言就像手电筒,照到哪里,哪里的黑暗就会以特定方式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