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áng
  • zhōng
  • fǒ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áng zhōng wǎ fǒu

成语解释:瓦缶:泥土烧成的大锅,用作乐器,音调最低。比喻高雅优秀的或庸俗低劣的,或贤才和庸才

成语出处:明·谢榛《四溟诗话》第三卷:“试诵我诗一篇或一联,以见黄钟瓦缶,声调同异,则工拙两存乎心,所论公平,靡不服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贤才和庸才

繁体字形:黄鐘瓦缶

英文翻译:Huangzhongwafou

黄钟瓦缶的意思

黄:1.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2.指黄金:黄货。黄白之物。3.指蛋黄:双黄蛋。4.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扫黄。查禁黄书。5.(Huáng)指黄河:治黄。引黄工程。6.(Huáng)指黄帝,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炎黄。7.姓。8.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黄了。

钟:1.响器,中空,用铜或铁制成。2.计时的器具,有挂在墙上的,也有放在桌上的:挂钟。座钟。闹钟。3.指钟点、时间:六点钟。由这儿到那儿只要十分钟。4.(情感等)集中:钟爱。钟情。5.姓。6.同“”。

瓦:[wǎ]1.铺屋顶用的建筑材料,一般用泥土烧成,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形状有拱形的、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的等。2.用泥土烧成的:瓦盆。瓦器。3.姓。4.瓦特的简称。1秒钟做1焦的功,功率就是1瓦。[wà]盖(瓦):这排房子的房顶都苫好了,就等着瓦瓦(wǎ)了。

缶:1.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瓦器。2.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成语评论

黄钟瓦缶”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字面上说的是古代两种不同的乐器:黄钟是青铜铸造的贵重编钟,象征高雅;瓦缶是陶土烧制的粗陋瓦罐,代表低俗。但实际使用时,它更多在比喻事物或人的品质差距悬殊。比如,有人会说:“他写的文章如黄钟,逻辑清晰文采斐然;而我的草稿就像瓦缶,东拼西凑毫无章法。”这种对比既生动又有画面感。

有人可能会问:“黄钟瓦缶只能用来贬低一方吗?”其实不然。比如在音乐领域,交响乐和黄梅调本就不是同一种审美体系。有人偏爱贝多芬的宏大叙事,有人独爱民间小调的质朴烟火气。这时候可以说:“阳春白雪固然是黄钟之音,但田间地头的瓦缶之声同样承载着真实的生活温度。”这样的用法反而强调多元价值的并存。

再举个职场例子:某科技公司同时需要顶尖程序员(黄钟)和基层运维人员(瓦缶)。前者负责搭建系统框架,后者保障日常运转。如果老板说:“我们既要有敲代码的黄钟,也离不开修服务器的瓦缶”,这就跳出了优劣判断,转而强调不同环节的不可或缺性。这种用法突破了成语原本的褒贬色彩,更符合现代协作社会的需求。

我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当代最大的启示,或许在于提醒我们警惕“单一评价体系”。就像博物馆里的商周青铜器和农家院里的泡菜坛子,本就没有必要放在同一个维度比较。与其纠结黄钟与瓦缶的高下之分,不如学会在不同场景里看见不同的价值光谱——毕竟,盛唐乐舞需要编钟的华美,而围炉夜话时,瓦罐煮茶的声音同样动听。

最后不妨思考:当我们用黄钟瓦缶作比喻时,是否也在无意间预设了某种标准?比如把考100分的学生比作黄钟,考60分的当作瓦缶,却可能忽略后者在体育、艺术方面的天赋。或许真正的智慧,在于明白“所谓瓦缶,不过是尚未找到自己音阶的黄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