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ū
  • xíng
  • mi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ū xíng hú miàn

成语解释:鸠:斑鸠;鹄:天鹅。像斑鸠的形体(腹部低陷;胸骨空出);像黄鹄的脸面(苍黄而瘦削)。形容身体瘦削;面容憔悴。

成语出处:清 黄景仁《尹六丈为我作云峰阁图歌以为赠》:“弄君笔头随意之丹青,使我鸠形鹄面生光莹。”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鳩形鵠靣

英文翻译:the appearance of poor , starved people

鸠形鹄面的意思

鸠:1.鸟类。外形像鸽子。常见的有斑鸠,身体灰褐色,颈后有白或黄褐斑点。常成群吃谷物。2.聚集:鸠合(纠合)。

形:1.形状:圆形。方形。图形。地形。2.形体;实体:有形。无形。形影不离。3.显露;表现:喜形于色。形诸笔墨。4.对照:相形见绌。5.姓。

鹄:[hú]天鹅。[gǔ]射箭的目标;箭靶子:中鹄。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成语评论

鸠形鹄面”这个成语,乍一听让人联想到鸟类的形象,其实它描述的是人因极度饥饿或疾病而面容枯槁的状态。举个例子:纪录片里一位经历过饥荒的老人回忆道:“那时候村里的人个个鸠形鹄面,走路都扶着墙,田里连野菜根都挖光了。”画面感十足的形容,瞬间让人感受到那段岁月的艰难。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鸠”和“鹄”两种鸟来比喻?其实古人在观察自然时发现,斑鸠体型瘦小,天鹅(鹄)的颈部细长,两者结合恰好能描绘出人骨瘦如柴、面容凹陷的病态特征。就像现代人形容“瘦成纸片人”一样,古人用更诗意的动物意象传递了同样的视觉冲击。

这个成语在当代仍有现实意义。比如描述都市高压群体:“连续熬夜加班的程序员顶着黑眼圈,鸠形鹄面的样子让家人看着心疼。”这里既保留了成语的原意,又赋予了新的时代注解——现代人的“消瘦”未必源于饥饿,但过度消耗健康的状态同样值得警惕。

个人认为,这类成语就像文化基因的活化石。当我们说某人“鸠形鹄面”时,不只是简单描述外貌,更在无形中延续着千年来的观察智慧。尤其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富足不仅是吃饱穿暖,更要关注身心的平衡滋养。

不妨试着在生活中活用这个成语。当看到朋友因减肥过度而气色不佳,可以调侃:“健康美更重要,可别把自己饿得鸠形鹄面。”既传达了关心,又让传统文化有了温度。语言的生命力,不就在于能跨越时空引发共鸣吗?

鸠形鹄面的造句

  1. 造句 这人长得鸠形鹄面,真让人恶心。
  2. 造句 这人也是三十多岁的样子,长得鸠形鹄面,蓬头历齿,煞是可怖,但眼神甚是温和,听声音正是刚才那人。
  3. 造句 只见来人全都鸡皮鹤发,鸠形鹄面,瘦骨嶙峋好似病鬼。
  4. 造句 只可惜洋人在路那边架起铁网、陈设军炮,又有肚大腿细,鸠形鹄面、皮焦齿黑的安南巡捕站岗,凡中国人进出,每次都要遭到盘问搜身,很是麻烦……
  5. 造句 郑成功在虎卫营士兵的保护下,走进那些没有门的茅房内,只见全都是些老弱病残,鸠形鹄面,瘦骨嶙峋好似病鬼。
  6. 造句 却说此时的汉兴城下,曹军营寨之中,贾诩一边翻看着手中的书信,一边轻轻点头,上首一人鸠形鹄面,眉似卧蚕。

"鸠形鹄面"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