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ò sàn hún piāo
成语解释:形容人临死时神志昏迷、人事不省。
成语出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七回:“双手攥定了这根九环锡杖,谨照着他的腰眼骨儿,着实断送他一下,把个孽畜打得一个星飞缭乱,魄散魂飘。”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
繁体字形:魄散魂飄
英文翻译:be frightened out of one 's wits
魄:1.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魂魄。2.魄力或精力:气魄。体魄。
散:[sàn]1.由聚集而分离:解散。散会。烟消云散。2.分发;分给:散传单。3.排遣;排除:散心。散闷。[sǎn]1.无约束;不密集;松开:散漫。散兵游勇。把稻子捆紧,别散了。2.零碎的;不集中的:散装。散坐儿。3.中成药剂型之一。由一种或数种药材粉碎成细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药粉,按医疗用途分内服散和外用散:七厘散。金黄散。避瘟散。
魂:1.指精神或情绪:梦魂萦绕。神魂颠倒。2.特指崇高的精神:国魂。民族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花魂。诗魂。
飘:1.随风摇动或飞扬:飘动。飘摇。飘落。红旗飘飘。外面飘着雪花。2.形容腿部发软,走路不稳:两腿发飘。3.轻浮;不踏实:作风有点儿飘。4.姓。
说起“魄散魂飘”,你可能会联想到鬼故事里的惊悚画面,但这个成语其实在生活中也能找到影子。比如朋友突然从背后拍你肩膀,你吓得心跳漏半拍,那一刻的惊慌失措,可不就是“魄散魂飘”的生动写照?
什么时候会用这个成语?想象登山时遇到落石,碎石擦着耳边飞过,浑身血液仿佛凝固的瞬间。这种生理和心理同时受到冲击的状态,用“魄散魂飘”来形容再贴切不过——既包含肢体发软的实际反应,又暗含精神层面的震撼。
和“魂飞魄散”有什么区别?考试放榜日,颤抖着手点开查分页面,看到分数线的刹那呼吸停滞。这里用“魄散魂飘”更侧重精神游离的恍惚感,而“魂飞魄散”则强调彻底崩溃的绝望感,前者像灵魂出窍的慢镜头,后者像玻璃摔碎的爆破音。
有个有趣的观察:现代人遭遇突发事件时,常出现“大脑空白”的身体反应。比如开车时突然爆胎,方向盘失控的几秒钟里,手脚发麻、思维停滞的状态,恰似古人所说的“魄散魂飘”。这种跨时代的生理共鸣,让成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职场中的现代版演绎项目汇报时PPT突然蓝屏,面对满屋领导的注视,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这种职场惊魂时刻,用“魄散魂飘”形容既保留古典韵味,又增添几分黑色幽默。建议平时准备Plan B,毕竟谁都不想在重要场合体验这种“灵魂出窍”的滋味。
语言就像流动的江河,成语也在不断吸收时代养分。下次遇到让人精神震荡的突发事件,不妨用“魄散魂飘”来精准表达——既传承文化基因,又为日常交流增添画面感。记住,过度惊吓伤身,关键时刻保持冷静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