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ún fēi dǎn zhàn
成语解释:同“魂飞魄散”。
成语出处:《敦煌变言集·难陀出家缘起》:“怕怖莫知为计,魂飞胆战心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
繁体字形:魂飛膽戰
英文翻译:strike terror in one 's heart
魂:1.指精神或情绪:梦魂萦绕。神魂颠倒。2.特指崇高的精神:国魂。民族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花魂。诗魂。
飞:1.(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飞蝗。鸟飞了。2.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飞行。明天有飞机飞上海。3.在空中飘浮游动:飞云。飞沙走石。飞雪花了。4.形容极快:飞奔。飞跑。飞涨。5.挥发:盖上瓶子吧,免得香味儿飞了。樟脑放久了,都飞净了。6.意外的;凭空而来的:飞灾。飞祸。流言飞语。7.姓。
胆:1.胆囊的通称。2.(胆儿)胆量:胆怯。胆大心细。胆小如鼠。壮壮胆儿。3.装在器物内部,可以容纳水、空气等物的东西:球胆。暖水瓶的胆。4.(Dǎn)姓。
战:1.战争;战斗:宣战。停战。持久战。商战。2.进行战争或战斗:战胜。百战百胜。愈战愈勇。3.姓。4.发抖:寒战。打战。胆战心惊。
“魂飞胆战”这个词听起来挺吓人,到底用在哪合适呢?举个例子:深夜独居的小李听见阳台传来异响,推开窗发现是只野猫撞翻花盆,这才拍拍胸口笑道:“刚才真是吓得我魂飞胆战!”你看,这里既描述了突发惊吓,又带出虚惊一场的转折,是不是比单纯说“害怕”更有画面感?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心惊胆战”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强调恐惧程度,但“魂飞胆战”更突出瞬间的剧烈反应。比如游乐园坐过山车时,当设备从百米高空俯冲而下,游客的尖叫声里就夹杂着这种魂魄都要离体的极致体验。
我在写悬疑小说时特别喜欢用这个成语。当主角发现跟踪者就在身后五步之遥,用“魂飞胆战”来形容远比“非常害怕”更能让读者脊背发凉。这种成语就像给文字装了个放大器,能把情绪浓度瞬间调高两档。
不过要注意使用场合,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时说“巫婆出现吓得主角魂飞胆战”,可能不如“巫婆出现时主角心跳得像打鼓”来得温和。语言工具就像调料包,重口味的词汇得看菜下碟,用在合适的场景才能激发最佳效果。
下次遇到需要强化紧张感的场合,不妨试试这个成语。它就像给语言插上翅膀,能让描述对象从平面文字里呼之欲出。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让人记住的表达才是好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