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āo tái míng jìng
成语解释: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等。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
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高擡明鏡
英文翻译:High mirror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抬:1.往上托;举:抬手。抬起头来。抬价。2.共同用手或肩膀搬东西:抬担架。把桌子抬过来。3.指“抬杠”1:他们两人一谈到这个问题,抬起来就没完。4.用于两人抬的东西:十抬妆奁。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镜:1.用来映照形象的器具:镜子(亦指“眼镜”)。镜台。镜匣。镜奁。铜镜。穿衣镜。2.利用光学原理制造的各种器具,上面的镜片一般用玻璃制成:镜头。镜片。眼镜。胃镜。凸镜。凹镜。三棱镜。望远镜。显微镜。3.监察,借鉴:镜戒。4.照耀:“荣镜宇宙”。
“高抬明镜”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的核心意思其实很贴近生活。想象一下,当有人公正地处理矛盾时,大家会说“他真是明镜高悬”——这里的“明镜”就像一面能照出真相的镜子,而“高抬”则强调了对公平的重视。比如公司里两位同事因为项目责任争执不下,领导仔细调查后说:“咱们得高抬明镜,先看工作记录再下结论。”这种场景下,成语既化解了尴尬,又推动了问题解决。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严肃的场合吗?其实不然。朋友间调解矛盾时,半开玩笑地说句“来来来,我给你们当回高抬明镜的包青天”,既表明了中立态度,又缓和了紧张气氛。这种灵活运用反而更符合现代人轻松沟通的习惯。
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在现代职场中的演变。我曾见过设计师团队用“高抬明镜时间”命名每周的创意复盘会,大家把作品投影在大屏幕上互相点评。负责人解释说:“就像古人用明镜照妖,我们要用客观标准审视作品。”这种创新用法让传统文化焕发了新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真正践行“高抬明镜”需要勇气。去年社区选举业主代表时,王阿姨顶着压力公开所有选票信息,她说:“透明就是最好的镜子。”这种将成语精神落到实处的做法,比单纯引用词句更有说服力。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判断是非的情况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既要保持清醒,也要心怀善意。
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成语的使用方式也会随时代变化。下次遇到需要主持公道的情况时,试着用“高抬明镜”来表达立场,或许会发现这个古老成语依然充满生命力。毕竟,追求公平正义这件事,从古至今都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