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ēng sūn shuǐ sù
成语解释:飧:晚餐;宿:住宿,过夜。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路由扬州过了长江,进了润州,风飧水宿,夜住晓行,来到平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旅途艰辛
繁体字形:風飱水宿
英文翻译:Water and wind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飧:晚饭。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宿:[sù]1.夜里睡觉;过夜:宿舍。宿营。露宿。夜宿荒野。2.姓。3.旧有的;一向有的:宿疾。宿志。4.年老的;长期从事某事的:耆宿。宿将(jiàng)。[xiǔ]用于计算夜:住了一宿。谈了半宿。三天两宿。整宿没睡。[xiù]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做宿:星宿。二十八宿。
“风飧水宿”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一幅水墨画,画面里有人顶着大风吃饭、在河边露宿。可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咱们先拆开看——"飧"是简单的饭食,"宿"是过夜,合起来就是“在风中吃简单的饭,在水边凑合睡觉”。说白了,就是形容人长途跋涉时艰苦的生活状态。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风餐露宿”有什么区别?其实这两个成语像双胞胎,意思几乎一样。但“风飧水宿”更突出水陆兼程的旅途感,比如古时候商人走漕运,白天在船上啃干粮,晚上泊岸睡甲板,用这个成语就特别贴切。就像《徐霞客游记》里写的:“逆流行三十里,暮投荒村,风飧水宿已七日”,画面感扑面而来。
现代人还用得上这个成语吗?当然!想象有个骑行西藏的年轻人,朋友圈发照片:帐篷边啃压缩饼干,配文“川藏线上风飧水宿的第十天”。这种既文雅又接地气的表达,比直接说“累成狗”有意思多了。就连都市白领加班到深夜,便利店买关东煮当晚餐,开玩笑说“我这算不算写字楼版风飧水宿”,瞬间让日常辛苦多了点诗意。
我自己特别喜欢这类成语,它们像时光胶囊,封存着古人观察生活的智慧。现在大家总说“诗和远方”,其实“风飧水宿”何尝不是种浪漫?它提醒我们:艰难困苦本身也是人生风景的一部分。下次遇到不得不将就的情况时,不妨用这个成语幽自己一默——你看,我这不正在体验传统文化嘛!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你要形容现代“数字游民”边旅行边工作的状态,能不能改造出新版成语?比如“WiFi飧云端宿”?语言本就该这样活学活用,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