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uǐ xiǔ fēng cān
成语解释:水上住宿,临风野餐。形容旅途生活艰苦。
成语出处:元·萨都刺《还京口》诗:“吏人莫见参军面,水宿风餐鬓发焦。”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旅途生活
繁体字形:水宿風飱
英文翻译:hardship of travel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宿:[sù]1.夜里睡觉;过夜:宿舍。宿营。露宿。夜宿荒野。2.姓。3.旧有的;一向有的:宿疾。宿志。4.年老的;长期从事某事的:耆宿。宿将(jiàng)。[xiǔ]用于计算夜:住了一宿。谈了半宿。三天两宿。整宿没睡。[xiù]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做宿:星宿。二十八宿。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餐:1.吃(饭):聚餐。野餐。2.饭食:午餐。西餐。3.一顿饭叫一餐:一日三餐。
“水宿风餐”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一幅旅途中的画面,对吧?比如有人背着行囊沿河扎帐篷,夜里听着水声入眠,白天顶着大风啃干粮。但具体该怎么用它造句呢?举个接地气的例子:
张叔退休后突发奇想骑自行车环游中国,朋友圈写道:"这三个月水宿风餐的日子,倒是治好了我三十年的失眠症——帐篷外野鸭叫得比闹钟还准时。"这里既点出了户外生活的艰苦,又带着苦中作乐的生活智慧。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形容旅行场景吗?其实不然。去年科技园区有个创业团队,他们的办公室是集装箱改造的,创业者们开玩笑说:"咱们这才是真·水宿风餐——饮水机三天两头罢工,订外卖全靠看哪家能扛住西北风送餐。"这种灵活转化,让成语在现代职场故事里焕发新意。
再举个反常识的例子:某生态纪录片里,科考队员在雨林追踪金丝猴,旁白说:"看似水宿风餐的野外工作,实则是与自然最坦诚的对话。"这里将原本形容艰辛的成语,转化为对科研精神的礼赞,这种用法特别适合用在励志故事里。
我个人觉得,成语就像变色龙,关键看你怎么搭配场景。上周在古镇民宿遇见个写生的大学生,她边画屋檐滴雨边说:"你们管这叫水宿风餐?要我说,这是老天爷在帮忙调水墨画的浓淡呢。"这种视角转换,让老成语突然变得鲜活起来。
下次遇到需要表达"虽然条件艰苦但乐在其中"的情景时,不妨试试这个成语。比如朋友抱怨加班,你可以打趣:"咱们现在也算都市版水宿风餐——饮水机当酒壶,外卖盒作餐具,改天说不定能入选当代打工人行为艺术展。"既化解了抱怨,又增添了幽默感。
说到底,语言的生命力在于活用。就像小时候总以为成语必须正襟危坐地使用,后来才发现,把它们放在意想不到的语境里碰撞,反而能擦出更亮的火花。下次写文案或讲故事时,不妨给"水宿风餐"换个新搭档,说不定会有意外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