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ēng xíng yǔ sàn
成语解释:同“风流云散”。
成语出处: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
繁体字形:風行雨散
英文翻译:Wind and rain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雨:[yǔ]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就下降成雨。[yù]古指下(雨、雪等):雨雪(下雪)。雨粟。
散:[sàn]1.由聚集而分离:解散。散会。烟消云散。2.分发;分给:散传单。3.排遣;排除:散心。散闷。[sǎn]1.无约束;不密集;松开:散漫。散兵游勇。把稻子捆紧,别散了。2.零碎的;不集中的:散装。散坐儿。3.中成药剂型之一。由一种或数种药材粉碎成细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药粉,按医疗用途分内服散和外用散:七厘散。金黄散。避瘟散。
“风行雨散”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先看一个例子: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过后,街上的行人瞬间风行雨散,只留下湿漉漉的路面。你看,这里用来形容人群像被风吹散的雨点一样迅速消失,是不是画面感很强?
再比如:公司里的八卦消息总是传得快,但热度也像风行雨散,隔天就被新话题取代了。这时候成语不仅描述速度,还暗含“来得快去得也快”的双重意味。
为什么用自然现象作比喻?其实古人观察风雨变化,发现风和雨既有关联又难长久共存——风吹云动带来降雨,云散雨停风也渐息。这种自然规律被提炼成成语,用来比喻人际关系的聚散无常或事件的迅速更迭。
有人会问:“这和‘昙花一现’有什么区别?”虽然都形容短暂,但风行雨散更强调集体性的动态消散过程。比如直播带货的热潮,初期全民参与如狂风席卷,三个月后观众风行雨散,主播们纷纷转型——这里既包含群体行为,又有时间维度上的渐变。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现代社会的注意力经济。我们每天被海量信息轰炸,热点事件的生命周期越来越像被按了快进键。上周全网讨论的新闻,这周可能已经风行雨散,连热搜榜都找不到痕迹。这种快速更迭背后,或许藏着我们对“新鲜感”的过度消费。
在职场中同样适用:创业团队初期斗志昂扬如疾风骤雨,若缺乏持续动力,往往会在遇到瓶颈时风行雨散。所以听到这个成语时,我常会思考——如何让有价值的事物超越“风雨”的短暂属性,获得更持久的生命力?
下次看到广场舞大妈们随着音乐变换队形,或许可以这样形容:领舞阿姨的扇子刚摆出花样,围观人群已风行雨散,奔向隔壁打折的超市。看,连日常生活场景都能找到它的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