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án líng piàn shí
成语解释:韩陵:韩陵山,在河南安阳东,北魏温子升撰写寺碑文。比喻少见的好文章
成语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第六卷:“信曰:‘惟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 0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韓陵片石
英文翻译:Hanling schist
韩:1.周朝国名,在今河南中部和山西东南部。2.姓。
陵:1.丘陵:陵谷变迁(比喻世事发生极大的变迁)。2.陵墓:中山陵。十三陵。谒陵。3.欺侮;侵犯:陵压。4.姓。
片:[piàn]1.平而薄的物体:卡片。名片。2.切削成薄的形状:片肉片。3.少,零星:片段(整体当中的一段)。片刻。片面。片甲不存。4.指较大地区内划分的较小地区:分片儿开会。5.〔片假名〕日本文所用的楷书字母。6.量词,指面积、范围、景象、心意等或成片的东西:两片药。一片新气象。[piān]义同(一),用于“相片儿”、“电影片儿”等。
石:[shí]1.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花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见〖岩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药石。4.姓。[dàn]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说到"韩陵片石"这个成语,你可能要问:这个听起来像地名的词语,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故事呢?其实这个成语源自《世说新语》,原指北齐文学家韩陵写的碑文,后来渐渐演变成比喻难得的好文章或珍贵事物的代称。就像我们现在说某人的文章是"教科书级别",古人就用"韩陵片石"来点赞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文字。
来看个具体例子:在今天的自媒体时代,当某位作者写出既深刻又有趣的科普文章时,读者可能会留言:"这篇真是韩陵片石般的佳作,把量子力学讲得比言情小说还吸引人!"这里既保留了成语原有的文化意蕴,又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
有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用"片石"来比喻好文章?这其实暗含着古人对文字的敬畏——在没有印刷术的年代,把文字刻在石板上本就是件郑重其事的工作。试想,如果现在要你在花岗岩上刻篇论文,你肯定得字斟句酌,把最精华的内容浓缩呈现。这种创作态度,不正是我们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最需要的吗?
个人认为,"韩陵片石"最妙的是它传递的价值观:在这个人人都是创作者的时代,与其每天量产十篇注水文章,不如精心打磨一篇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就像古玩市场里,真正的收藏家永远在寻找那个独一无二的珍品,而不是成堆的复制品。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当你在短视频平台刷到某个科普博主,能用三分钟讲清相对论,又穿插着生动的生活案例,弹幕里往往会飘过"这才是韩陵片石级的科普!"。这时候成语就跳出了文学范畴,成为对优质内容创作者的生动褒奖。
或许有人会问:怎么判断某个作品配得上"韩陵片石"的称号?我的观察是,真正的好内容就像山涧清泉——既能解渴(满足实用需求),又让人回味甘甜(带来精神享受)。下次当你遇到让人忍不住想收藏转发的作品时,不妨用这个成语来点赞,既显得有文化,又能准确传达你的赞赏。
在这个AI都能写诗的时代,"韩陵片石"的典故反而更显珍贵。它提醒我们:真正的精品永远不会被海量信息淹没,就像暗夜中的萤火虫,再微弱的光芒也能被人发现并珍藏。那么问题来了:你最近遇到过哪些让你想用"韩陵片石"来形容的精彩内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