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àn
  • chè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iàn fù yú chèn

成语解释:面缚: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把棺材装在车上。表示不再抵抗,自请受刑。这是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经,士舆榇。”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用于战争投降

繁体字形:靣縛輿櫬

英文翻译:tie one 's hands at the back and take a coffin with him -- give up resistance and ask for punishment

面缚舆榇的意思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缚:1.捆绑:束缚。作茧自缚。手无缚鸡之力。2.姓。

舆:1.车:舆马。舍舆登舟。2.车上可以载人载物的部分。3.指轿:肩舆。彩舆。4.地:舆地。舆图。5.众多;众人的:舆论。舆情。

榇:棺材:灵~。

成语评论

你听说过“面缚舆榇”这个成语吗?它原本描述的是古代战败者反绑双手、用车子载着棺材向胜利者请罪的场景。比如在春秋时期,郑国被楚国击败后,郑伯就曾“面缚舆榇”向楚庄王请降。这种极端的行为看似夸张,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密码。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人还需要理解这种古老礼仪吗?其实这个成语早已超越了字面意义。就像某科技公司新品发布会上,CEO当众承认设计缺陷并宣布召回计划,这何尝不是当代版的“面缚舆榇”?通过主动担责的姿态,反而能赢得公众谅解。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表达方式存在两面性。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的“面缚舆榇”就暗藏复国野心,说明表面的臣服未必代表真心。这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既要看懂他人放低姿态的诚意,也要学会辨别哪些是策略性示弱。

我观察到当代社会有个有趣现象:人们越来越擅长用各种方式表达歉意,但真诚度却在稀释。朋友圈的“对不起体”文案、直播间的卖惨式道歉,与古人抬着棺材请罪的震撼力相比,反而显得诚意不足。或许这正是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价值的原因。

下次遇到需要化解矛盾的时刻,不妨想想这个成语的智慧内核。它教会我们:真正的担当不在于外在形式有多悲壮,而在于内心是否有直面错误的勇气。就像处理家庭矛盾时,与其纠结该不该“负荆请罪”,不如先放下身段说句诚恳的“是我错了”。

最后留个思考题:在讲究效率的现代社会,那些耗时费力的传统礼仪形式是否还有存在必要?或许答案就藏在成语的演变史中——当“面缚舆榇”从具体行为升华为精神象征,正是传统文化最动人的生命力所在。

面缚舆榇的造句

  1. 造句 刘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出北门十里而降。
  2. 造句 次日,魏兵大至,后主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出北门十里而降。
  3. 造句 甲午,秦兵至姑臧,天锡素车白马,面缚舆榇,降于军门。
  4. 造句 艾至成都城北,汉主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馀人,面缚舆榇诣军门。
  5. 造句 等语,因遣绍良持书返报,自率部兵,径诣成都,后主面缚舆榇,出城降艾。
  6. 造句 是日,浚戎卒八万,方舟百里,鼓噪入于石头,吴主皓面缚舆榇,诣军门降。
  7. 造句 艾至成都城北,后主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入,面缚舆榇,诣军门降。
  8. 造句 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诣军门。

"面缚舆榇"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