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í rán cóng fēng
成语解释:同“靡然向风”。
成语出处:明·李贽《答马历山书》:“然非龙溪先生五六十年守其师说,不少改变,亦未必靡然从风,一至此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形成风气
繁体字形:靡然従風
英文翻译:go with the fashion
靡:[mí]浪费:靡费。奢靡。[mǐ]1.倒下:望风披靡。2.没有:靡事不为(什么工作都干)。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从:[cóng]1.依顺:顺从。盲从。从善如流。2.采取,按照:从优。3.跟随:愿从其后。4.跟随的人:侍从。仆从。5.参与:从业。从政。投笔从戎。6.由,自:从古至今。从我做起。7.次要的:主从。从犯。8.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9.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10.姓。[zòng]1.古同“纵”,竖,直。2.古同“纵”,放任。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靡然从风”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其实说的就是“大家一窝蜂跟着做”的现象。比如最近社交媒体上突然流行起某个手势舞,短短三天就有上百万人跟着拍同款视频,连小区广场舞大妈都加入了这个行列。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总爱跟着潮流走?其实背后藏着从众心理——看到别人都在做,自己不做反而觉得落伍了。
记得去年秋天流行过一阵子“围炉煮茶”吗?朋友圈里突然铺天盖地都是炭火炉、粗陶壶和九宫格点心盘的照片。有趣的是,很多跟着打卡的人其实连普洱和铁观音都分不清,但这不妨碍他们享受这种“跟风”的乐趣。这里就引出一个问题:盲目跟风会不会失去自我?我的观察是,适度的跟风其实像穿流行色衣服,只要不影响独立思考,跟着玩玩也无伤大雅。
职场上也有类似的“靡然从风”。前两年互联网公司突然刮起“全员OKR”的风潮,结果不少传统企业照搬这套管理工具,最后变成“为了写OKR而写OKR”。这让我想起老家过年时家家户户挂灯笼的习俗——最初可能只有几家挂,后来全村都跟着挂,灯笼的真正寓意反而被淡忘了。所以关键不在于跟不跟风,而在于能不能在跟随中保持清醒认知。
最近注意到健身圈新出了个“本草纲目操”,连我家楼下小卖部老板都在抖音上学动作。这种现象让我想到小时候班级里突然流行收集水浒卡,当时每个同学书包里都揣着卡片本。这种集体行为的魔力,就像春天柳絮纷飞,看着是同一阵风吹的,其实每片柳絮的飞行轨迹都有微妙不同。跟风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保留自己的判断力。
有意思的是,有些“风”刮着刮着就变味了。比如去年流行的“轻断食”,最初是营养学家提出的科学方法,后来被商家包装成“三天只喝果蔬汁”的极端模式。这就像山间溪流本是从山顶自然流下,中途却被各种石块改变了流向。这时候更需要我们像老练的渔夫,既能顺着水流前行,又懂得在急转弯时稳住船桨。
观察这些社会现象,我发现现代人的跟风行为其实带着点“社交货币”的属性。就像同事们都去某网红餐厅打卡,你不去就少了聊天话题。但真正聪明的人会像逛超市选商品,既会看看大家都在买什么,也会认真比对自家冰箱缺什么。毕竟生活不是复制粘贴,跟着风向前走的时候,记得时常抬头看看自己的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