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í rán xiāng fēng
成语解释:见“靡然向风”。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下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形成风气
繁体字形:靡然鄉風
英文翻译:go with the fashion
靡:[mí]浪费:靡费。奢靡。[mǐ]1.倒下:望风披靡。2.没有:靡事不为(什么工作都干)。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乡:1.农村。与“城”相对:上山下乡。城乡交流。2.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家乡。故乡。3.本地的:乡土。4.行政区划单位。在县之下。5.古又同“向往”的“向(xiàng)”。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当我们在生活中听到“靡然乡风”这个成语时,可能会好奇它究竟描绘了怎样的场景。举个例子,某地原本流行手工编织,但随着机器生产的普及,村民们纷纷放弃传统手艺,转而购买现成品——这种“一窝蜂”跟随新潮流的现象,就可以用“靡然乡风”来形容。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靡然”而不是其他词?其实“靡”在这里有“倒下、跟随”的意思,就像风吹过草地时草叶倒向同一方向。比如某村庄突然兴起养蜂热,原本种菜的农户也拆掉大棚改放蜂箱,这种集体转向的行为背后,既有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也暗含盲目效仿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靡然乡风”并不总是贬义。当某支教团队在山区推广太阳能技术,村民们看到实际效益后争相安装,这种积极的规模化学习,同样能称为“靡然乡风”。关键区别在于:跟风的对象是否经过理性判断?比如云南某古镇保护传统建筑时,全镇居民自发修复老宅,既保留了文化特色,又避免了千篇一律的仿古商业街。
从个人观察来看,现代社会中的“靡然乡风”现象更为复杂。短视频平台带火的“网红打卡点”,常常引发游客扎堆前往,这种瞬间爆发的跟风潮,既创造了经济价值,也可能导致生态破坏。这提醒我们:面对任何潮流,保持独立思考就像给思想装上了刹车片。
有趣的是,某些“逆靡然”现象正在萌芽。当城市青年开始返乡种植有机水稻,当手作陶艺在快节奏生活中重新被追捧,这些反向选择打破了单一跟风模式。或许真正的智慧,在于既能感知风向,又懂得在合适的时候成为风的塑造者——就像竹林随风摇曳却深扎根系,既顺应自然,又守护着属于自己的生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