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īng
  • chū
  • lán
  • ér
  • shèng
  • l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īng chū yú lán ér shèng yú lán

成语解释:青:靛青;蓝:草名。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8回:“固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究竟是他受业之师,况紫衣女子又是他女,学问岂能悬殊?”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分句;指后人胜过前人

繁体字形: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英文翻译:Blue is better than blue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思

青:1.黑色:青布。青线。2.绿色(多用于植物)或蓝色(用于天空):青草。青天。3.青草或没成熟的庄稼:踏青。看青。4.青年:老中青。5.青海的简称。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来信已于日前收到。黄河发源于青海。b)向:问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给:嫁祸于人。献身于科学事业。d)对;对于:忠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形势于我们有利。e)自;从:青出于蓝。出于自愿。f)表示比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2.后缀。a)动词后缀:合于。属于。在于。至于。b)形容词后缀:勇于负责。善于调度。易于了解。难于实行。“於”3.姓。

蓝:1.像晴天天空那样的颜色。2.蓼蓝,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含蓝汁,可提制染料。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胜:[shèng]1.胜利(跟“负、败”相对):打胜仗。取胜。2.打败(别人):以少胜多。战胜敌人。3.比另一个优越(后面常带“于、过”等):事实胜于雄辩。实际行动胜过空洞的言辞。4.优美的(景物、境界等):胜景。胜境。引人入胜。5.姓。6.(旧读shēng)能够承担或承受:胜任。不胜。7.古代戴在头上的一种首饰:方胜。[shēng]肽的旧称。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来信已于日前收到。黄河发源于青海。b)向:问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给:嫁祸于人。献身于科学事业。d)对;对于:忠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形势于我们有利。e)自;从:青出于蓝。出于自愿。f)表示比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2.后缀。a)动词后缀:合于。属于。在于。至于。b)形容词后缀:勇于负责。善于调度。易于了解。难于实行。“於”3.姓。

蓝:1.像晴天天空那样的颜色。2.蓼蓝,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含蓝汁,可提制染料。

成语评论

提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许多人会联想到师徒关系。比如一位年轻程序员在导师指导下开发出一款比原版算法效率更高的工具,同事感叹:“真是青出于蓝啊!”这时有人问:“徒弟比师父厉害,师父会不会不高兴?”实际上,真正的传承者更乐于看到这种突破。就像水稻专家袁隆平的团队不断优化杂交技术,每一代研究者都在前人基础上实现新跨越。

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技术领域吗?当然不是。作家莫言曾在采访中提到,自己年轻时痴迷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但最终开创了独特的“高密东北乡”文学宇宙。当读者发现他的作品既带有拉美文学的影子,又充满中国乡土的生命力时,这种文化融合恰恰印证了“胜于蓝”的本质——不是简单复制,而是有机生长。

有人质疑:“强调后辈超越前辈,会不会造成代际对立?”观察钢琴家郎朗的教学方式会发现,他鼓励学生“先像复印机一样精准模仿,再像画家一样自由创作”。这种理念揭示了一个常被忽略的真相:青与蓝的关系本质是接力赛,而非拳击赛。就像敦煌壁画的修复工作,90后团队运用VR技术还原唐代笔触,既保存了文化基因,又注入了时代活力。

在家庭教育中,这个概念同样适用。当00后女儿用大数据分析重新设计父亲经营二十年的社区超市进货方案,销售额提升30%时,父亲那句“现在的年轻人真敢想”里,既有惊讶,更多的是欣慰。这种跨越不是否定,而是用新工具延续旧经验的生命力。

值得注意的是,“胜于蓝”的评判标准并非单向度。传统木匠师傅或许无法3D建模,但学徒设计的智能家具若失去榫卯结构的美学价值,这种“超越”就值得商榷。真正的进步应当像故宫文创那样,让六百年的宫墙红在手机壳上焕发新生,既保留文化DNA,又创造新价值。

看着博物馆里汉代长信宫灯与当代环保灯具并列展览,突然明白这个成语最动人的地方:它既不是对过去的背叛,也不是对未来的谄媚,而是文明长河里永不间断的对话。当年轻人带着敬畏之心突破边界,当前辈怀着开放心态传递火种,这样的循环才是智慧生长的最佳土壤。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造句

  1. 造句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
  2. 造句 我教过的学生已考上了研究生、博士生……,这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 造句 我们相信接续努力,必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造 句 网)一代更比一代强。
  4. 造句 我能够教你的都教你了,我相信你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那个。
  5. 造句 你们年轻人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6. 造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十五年来,他的成就已经超过老师。
  7. 造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于我们来说不会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只要我们足够的努力。
  8. 造句 望女成凤的心情十分迫切;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良好愿望非常强烈;目前,中学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没有科学的检测评价办法,因此学校只有凭借高考升学率来显示自己的办学水平,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9. 造句 也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形容现在的评弹不是那么确切,但是我们在这里相聚,就是因为我们都有信心,对吗?
  10. 造句 只要你认真学习本领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