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ū yú yì wai
成语解释:见“出于意表”。
成语出处:《黄绣球》第四回:“自想这件事真出于意外,必须自家投到,中诉明白,不能平白地叫妻子良受诬辱。”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繁体字形:出于意外
英文翻译:out of the blue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来信已于日前收到。黄河发源于青海。b)向:问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给:嫁祸于人。献身于科学事业。d)对;对于:忠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形势于我们有利。e)自;从:青出于蓝。出于自愿。f)表示比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2.后缀。a)动词后缀:合于。属于。在于。至于。b)形容词后缀:勇于负责。善于调度。易于了解。难于实行。“於”3.姓。
意:1.意思:来意。2.愿望:满意。3.料想:出其不意。4.事物流露的情态:春意。5.意大利的简称。
外:1.外边;外边的。与“内”“里”相对:门外。外表。2.关系疏远的;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人。外乡。3.指外国:对外贸易。外侨。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号。5.称母亲、姐妹、女儿的亲属:外祖母。外甥。外孙。
哎哟喂,说到“出于意外”的成语,大家可能脑袋里立马蹦出“歪打正着”“阴差阳错”这些词。但具体咋用呢?举个栗子,老王本来想投诉快递送错货,结果发现错寄的包裹里藏着老同学失联多年的地址——这可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你瞅瞅,生活里的意外有时候比剧本还精彩。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这些成语光讲故事就行?有没有更贴近生活的例子?”嘿,您别说还真有!比如小张熬夜赶方案,结果电脑突然黑屏,急得他直拍大腿。没想到第二天开会,领导夸他“删繁就简”,反而觉得方案思路更清晰了。这不就是“弄巧成拙”的反面教材么?不过说到底,意外这玩意儿就像拆盲盒,保不齐开出啥惊喜。
可能你会嘀咕:“这些成语用多了会不会显得老套?”要我说啊,关键得看场合。上周陪老妈看相亲节目,有个小伙开口就是“我这人做事向来按部就班”,结果女嘉宾直接灭灯三盏。您猜怎么着?后来姑娘私下说:“现在年轻人都爱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他这话听着像老干部。”所以说嘛,语言这回事儿,用得应景才是王道。
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年轻人聊天都爱用“这波操作属实没想到”这种网络语。要我说,这和传统成语其实异曲同工,都是给意外事件贴标签。好比上周我订外卖,明明点的麻辣烫,送来却是生日蛋糕。打电话问店家,人家乐呵呵说:“给您升级惊喜套餐啦!”您说这算不算现代版“啼笑皆非”?
最后唠叨两句个人看法:意外就像炒菜时的胡椒粉,放多了呛人,放少了没味。去年我错把洗衣粉当淀粉勾芡,硬生生造出盘“泡沫排骨”,虽然卖相奇葩,倒让全家记住了那个笑出眼泪的夜晚。所以说啊,与其害怕意外,不如学着跟它跳支探戈,指不定能踩出新节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