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é bì tīng huà
成语解释:见“隔壁听”。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答王遵岩书》:“盖非特文章气节平生所劼力而事者,既于真性不切及所闻于经书师友与意见之所窥测,而自以为道者,亦竟如隔壁听话,全无交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隔壁聽話
英文翻译:Listen to others
隔:1.遮断;隔开:隔成两间房。两村中间隔着一条河。2.间隔;距离:隔两周再去。相隔不远。
壁:1.墙:壁报。壁灯。家徒四壁。铜墙铁壁。2.某些物体上作用像围墙的部分:井壁。锅炉壁。细胞壁。3.像墙那样直立的山石:绝壁。峭壁。4.壁垒:坚壁清野。5.二十八宿之一。
听:1.用耳朵接受声音:听广播。2.服从;接受;照办: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听劝告。3.任凭:听其自然。4.判断;治理:垂帘听政。5.英语音译词。金属制的密封罐、筒等。也用作量词:听装香烟。一听啤酒。
话:1.说出来的能够表达思想的声音,或者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讲话。会话。土话。这两句话说得不妥当。2.说;谈:话别。话家常。茶话会。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自己在家说话声音不大,邻居却总能接上话茬?这就是成语"隔壁听话"的生动写照。这个成语原本形容隔墙有耳,现在更多用来比喻信息在无意间传播的奇妙现象。
为什么会有"隔壁听话"的效果?现代住宅的墙壁大多采用轻质建材,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是空气中的15倍。当我们在客厅聊天时,声波会通过墙体传导到邻居家,形成类似"传声筒"的效果。上周我帮朋友调解家庭矛盾时就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夫妻在书房讨论理财方案,第二天物业竟然来推荐理财产品。
如何避免尴尬传播?可以在家中布置毛绒地毯、布艺沙发等吸音材料。我装修新家时特意在儿童房和主卧之间加装隔音棉,现在孩子练琴时邻居再也不会敲墙抗议了。不过有时候这种"信息泄露"也能带来惊喜,上个月我在阳台哼歌,楼下退休的音乐老师居然隔着窗户教我发声技巧。
生活中处处存在这种奇妙的连接。上周三快递员按错门铃,却意外促成我与对门邻居的茶叶品鉴会。这种"错误的正确"提醒我们:信息传播就像蒲公英,虽然无法完全控制飘落方向,但可以享受它带来的意外收获。
与其严防死守,不如保持开放心态。我家楼道里的共享书架就是源于某次"隔墙对话",当发现邻居也在读同一本书时,自然就产生了思想碰撞。这种由声音搭建的桥梁,反而让水泥森林里的邻里关系多了几分温度。
下次再遇到"隔壁听话"的情形,不妨会心一笑。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或许我们该学会与这种有趣的传播方式和平共处。毕竟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相遇,常常始于意想不到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