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án shì bì tīng
成语解释:帘:布帘;壁:墙壁;听:偷听。指窃听与偷看。形容所得的情况证据不充分
成语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芥隐笔记》:“《芥隐》之言,恐亦帘视壁听者耶?”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窃听与偷看
繁体字形:簾視壁聽
英文翻译:Epidotal wall hearing
帘:1.(帘儿)2.用布做成的望子:酒帘。3.用布、竹子、苇子等做的有遮蔽作用的器物:竹帘。窗帘儿。门帘儿。
视:1.看:视力。视线。近视。熟视无睹。2.看待:轻视。重视。藐视。一视同仁。3.考察:视察。巡视。监视。4.姓。
壁:1.墙:壁报。壁灯。家徒四壁。铜墙铁壁。2.某些物体上作用像围墙的部分:井壁。锅炉壁。细胞壁。3.像墙那样直立的山石:绝壁。峭壁。4.壁垒:坚壁清野。5.二十八宿之一。
听:1.用耳朵接受声音:听广播。2.服从;接受;照办: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听劝告。3.任凭:听其自然。4.判断;治理:垂帘听政。5.英语音译词。金属制的密封罐、筒等。也用作量词:听装香烟。一听啤酒。
“帘视壁听”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神秘,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字面上看像是“隔着帘子看东西,贴着墙壁听声音”,实际它用来形容暗中观察、偷偷获取信息的行为。比如古代官员巡查时故意不露身份,混在人群中观察百姓真实生活,这就是典型的帘视壁听。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帘子和墙壁来比喻?其实这反映了古人获取信息的隐蔽性——就像躲在帘子后观察能避免被发现,贴着墙壁偷听能更清晰地捕捉声音。例如《红楼梦》中赵姨娘偷偷听王熙凤和其他人谈话的情节,就暗含了这种“不光明”的信息获取方式。
现代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现象?办公室新同事总是竖着耳朵听别人讨论项目进度,回家后却说自己“刚好路过”——这种刻意收集信息的行为,本质上就是帘视壁听的变体。但要注意的是,这种行为常带有负面色彩,容易破坏信任关系。
个人认为,信息时代让帘视壁听变得更隐蔽也更普遍。比如通过社交媒体动态推测他人近况,或是分析网页浏览痕迹推送广告。关键在于使用者动机:若是为保护自身安全而保持警惕,尚可理解;若演变为窥探隐私,就需要警惕道德边界了。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有积极应用场景。比如老师通过教室后窗观察学生自习状态,既能了解真实情况,又不会打扰课堂秩序。这时帘视壁听就变成了有效的管理工具,关键在于是否抱着善意与责任感在使用。
当发现有人对你帘视壁听时怎么办?与其针锋相对,不如主动增加信息透明度。比如在团队协作中定期公开工作进展,既能减少猜疑,又能提高效率。毕竟,阳光照到的地方,自然不需要帘子和墙壁的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