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óng pā tiě bǎn
成语解释:铜琶、铁板:两种伴奏乐器。用铜琵琶、铁绰板伴唱。形容气慨豪迈,音调高亢的文辞。
成语出处:宋 俞文豹《吹剑续录》:“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外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持铁板,唱‘大江东去’。”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气慨豪放激越的文辞
繁体字形:銅琶鐵板
英文翻译:bold and vehement language
铜:金属元素,符号Cu,原子序数29。紫红色,富延展性,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在湿空气中表面生成铜绿。铜可制多种合金(如黄铜、白铜)及电工器材等,也用于电镀。
琶:见〔琵琶〕
铁:1.金属元素,符号Fe(ferrum)。银白色,质硬,延展性强,纯铁磁化和去磁都很快,含杂质的铁在湿空气中容易生锈。是炼钢的主要原料,用途很广。2.指刀枪等:手无寸铁。动铁为凶。3.形容坚硬;坚强;牢固:铁拳。铁汉子。铁饭碗。他俩关系很铁。4.形容强暴或精锐:铁蹄。铁骑。5.形容确定不移:铁定。铁的事实。铁案。6.形容表情严肃:他铁着个脸,没有一丝笑容。7.姓。
板:1.片状的较硬的物体:木板。钢板。玻璃板。2.专指店铺的门板:铺子都上板儿了。3.黑板:板报。板书。4.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檀板。5.(板儿)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快板儿。慢板。走板。参看〖板眼〗。6.呆板:他们都那样活泼,显得我太板了。7.硬得像板子似的:地板了,锄不下去。8.露出严肃或不高兴的表情:他板着脸不睬人。9.见〖老板〗。
“铜琶铁板”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某种古代乐器组合吧?其实它和音乐还真有关系!这个成语原本用来形容豪迈激越的文辞或乐曲,出自苏轼评价柳永词的典故。比如我们可以说:“张导演的新作充满铜琶铁板的壮阔气势,战争场面拍得山河震动。”这样的描述是不是让人立刻联想到金戈铁马的画面?
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非要用铜琶和铁板来比喻呢?其实这暗含着刚硬与豪放的象征。宋代文人聚会时,铜制琵琶和铁绰板常用来伴奏豪放派的词曲,就像苏轼调侃友人时说的“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试想这样的场景:酒肆中烛火摇曳,壮汉击打铁板高歌,铜琶铮铮作响,是不是比普通丝竹更有穿透力?
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还能怎么用?比方说公司年会上,市场部王经理的演讲可谓铜琶铁板:“我们要像攻城锤一样突破市场壁垒!”这种铿锵有力的表达,既符合成语的本义,又赋予新时代的注解。有趣的是,我发现现在有些重金属乐队反而更适合这个形容——他们用电子合成器模拟的声效,不正是当代的“铜琶铁板”吗?
可能有人困惑: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正式场合吗?其实不然。就像我邻居老刘教育儿子时说:“男儿志在四方,说话别总像蚊子哼哼,要有点铜琶铁板的气魄!”这话既生动又接地气。成语的生命力就在于灵活运用,关键要抓住“刚劲有力”这个核心特质。
从个人观察来看,当代人使用这个成语时常常忽略其音乐渊源。有次在文创市集,看到设计师将成语直接印在金属书签上,旁边配着琵琶浮雕图案。这种直观的视觉转化虽然失了典故的雅趣,却让传统文化符号获得了新的传播方式,未尝不是件好事。
最后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古人用“铜琶铁板”形容阳刚之美,现在有些女性演说家也常用这种风格。上周参加讲座,听到女教授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剖析经济形势,台下观众连连赞叹:“真是当代铜琶铁板!”你看,好的表达方式永远不会被性别局限,这才是语言真正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