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ě bǎn tóng pá
成语解释: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同“铁绰铜琶”和“铁板铜弦”。
成语出处:清·二石生《十洲春语·评花小诗·杭州绣凤》:“铁板铜琶唱《大江》,西来潮气未全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鐵板銅琶
英文翻译:bold and vehement language
铁:1.金属元素,符号Fe(ferrum)。银白色,质硬,延展性强,纯铁磁化和去磁都很快,含杂质的铁在湿空气中容易生锈。是炼钢的主要原料,用途很广。2.指刀枪等:手无寸铁。动铁为凶。3.形容坚硬;坚强;牢固:铁拳。铁汉子。铁饭碗。他俩关系很铁。4.形容强暴或精锐:铁蹄。铁骑。5.形容确定不移:铁定。铁的事实。铁案。6.形容表情严肃:他铁着个脸,没有一丝笑容。7.姓。
板:1.片状的较硬的物体:木板。钢板。玻璃板。2.专指店铺的门板:铺子都上板儿了。3.黑板:板报。板书。4.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檀板。5.(板儿)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快板儿。慢板。走板。参看〖板眼〗。6.呆板:他们都那样活泼,显得我太板了。7.硬得像板子似的:地板了,锄不下去。8.露出严肃或不高兴的表情:他板着脸不睬人。9.见〖老板〗。
铜:金属元素,符号Cu,原子序数29。紫红色,富延展性,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在湿空气中表面生成铜绿。铜可制多种合金(如黄铜、白铜)及电工器材等,也用于电镀。
琶:见〔琵琶〕
提到"铁板铜琶"这个成语,很多朋友可能会联想到铿锵有力的声响。这个词原指古代两种金属乐器,铁板打节拍,铜琶弹旋律,合奏时气势磅礴。如今常用来形容豪迈激昂的文艺作品或演讲风格。
比如在书评中这样写:"余华新作延续了他铁板铜琶的叙事风格,字句间仿佛能听见命运沉重的脚步声。"这里的比喻既保留了金属乐器的铿锵质感,又巧妙传达了作品带给读者的震撼体验。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普通成语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它特有的画面感。当我们说"他的发言铁板铜琶般掷地有声",听众眼前会立即浮现出金属撞击的视觉与听觉双重意象,这种立体化的表达效果是其他成语难以替代的。
记得去年参加诗歌朗诵会,有位老先生诵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声若洪钟,字字千钧。现场有位观众感叹:"这才是真正的铁板铜琶啊!"这个即兴点评引得满堂喝彩,说明这个成语在描述艺术感染力时,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在当代语境中使用这个成语,建议把握两个维度:一是内容本身的厚重感,二是表达方式的冲击力。比如形容某部纪录片:"镜头语言如铁板铜琶,将历史真相敲击进观众心里。"这样的用法既符合成语本义,又赋予了新的时代解读。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妙处在于平衡了"刚"与"柔"——铁板象征坚定,铜琶自带韵律。就像好的演讲既要有振聋发聩的观点,也要有春风化雨的感染力,这种刚柔并济的表达智慧,在今天的沟通中依然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