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uò
  • jīn
  • hu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ò jīn huǐ gǔ

成语解释:比喻毁谤太多,使人无以自存。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鑠金毁骨

英文翻译:Gold and bone

铄金毁骨的意思

铄:1.熔化(金属):铄金。铄石流金(比喻炎热)。2.销毁。3.同“”。

金: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2.金属:五金。3.钱:现金。助学金。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金收兵。金鼓齐鸣。5.比喻尊贵、珍贵: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金发(fà)。金灿灿。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毁:1.破坏;糟蹋:毁灭。销毁。好好儿的一本书,让你给毁了。2.烧掉:烧毁。焚毁。3.说别人坏话;诽谤:毁誉。诋毁。4.把成件的旧东西改成别的东西(多指衣服):用一件大褂给孩子毁两条裤子。5.姓。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成语评论

铄金毁骨”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吓人,但它的核心意思是“谣言和诽谤足以毁灭一个人”。举个例子:某公司高管被匿名举报贪污,消息未经核实就在社交媒体疯传。虽然最后证明是诬陷,但这位高管的声誉早已被摧毁,客户纷纷解约,团队人心涣散。你看,谣言是不是像熔化的金属一样,能腐蚀掉一个人的信誉和事业?

这时候你可能想问:“现代社会信息传播这么快,铄金毁骨的现象会更严重吗?”其实这个问题有两面性。一方面,网络确实加速了谣言的扩散,比如某明星被造谣出轨,十分钟就能登上热搜;但另一方面,真相也有更多渠道及时澄清。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给当事人“喘息的时间”——就像那个被诬陷的高管,如果吃瓜群众能多等两天官方通报,结果会不会不同?

我个人在工作中就见过类似案例。同事A因为PPT里有个数据错误,被竞争对手渲染成“专业能力存疑”,导致项目差点流产。这件事让我深刻意识到:面对不确定的信息,与其急着站队,不如先当个“信息侦探”。查证来源、对比多方说法,这些动作虽然费时间,但能避免成为谣言传播链的一环。

说到如何应对铄金毁骨,有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更容易记住负面信息——这可能源自进化过程中对危险的敏感。所以下次看到爆炸性丑闻时,不妨提醒自己“慢半拍”。毕竟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判断力,或许是我们对抗语言暴力的最佳护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