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ǔ bù zuì rén rén zì zuì
成语解释:指人因喝酒而自我陶醉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酒中贤圣得人传,人负邦家因酒覆。解嘲破惑有常言,酒不醉人人自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自我解嘲
繁体字形:酒不醉人人自醉
英文翻译:If you don't get drunk, everyone will get drunk
酒:1.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白酒等。2.(Jiǔ)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醉:1.饮酒过量,神志不清:醉汉。喝醉了。醉得不省人事。2.沉迷;过分爱好:醉心。陶醉。听着这美妙的音乐,我的心都醉了。3.用酒泡制(食品):醉枣。醉蟹。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自:1.自己:自动。自卫。自爱。自力更生。自言自语。自告奋勇。自顾不暇。不自量力。2.自然;当然: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两人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说。3.姓。4.从;由:自小。自此。自古。自远而近。自北京出发。选自《人民日报》。来自各国的朋友。
醉:1.饮酒过量,神志不清:醉汉。喝醉了。醉得不省人事。2.沉迷;过分爱好:醉心。陶醉。听着这美妙的音乐,我的心都醉了。3.用酒泡制(食品):醉枣。醉蟹。
“酒不醉人人自醉”究竟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小张下班后独自在家喝了两杯啤酒,明明没喝多少,却突然情绪崩溃大哭。朋友问他:“酒量这么差吗?”他摇头说:“其实不是酒的问题,是心里压着的事太多,喝一点就绷不住了。”你看,酒本身不醉人,是人借酒释放了情绪,自己“醉”在了压力里。
这成语还能用在哪儿?比如职场中,有人总抱怨“工作太累”,但仔细一看,他白天摸鱼刷手机,晚上熬夜赶工,最后感叹“工作让人窒息”。这真是工作本身的问题吗?或许更像是自己把节奏打乱,陷入恶性循环。这时候,“酒不醉人人自醉”就成了对自我管理缺失的生动提醒。
有人会问:难道所有问题都怪自己“想太多”吗?当然不是。成语的核心在于强调主观能动性——外因只是诱因,内心的选择才是关键。比如家庭矛盾中,妻子埋怨丈夫不沟通,但自己开口就是指责;丈夫觉得委屈,干脆闭口不言。双方都认为“对方让我心寒”,其实何尝不是自己先戴上了“受害者滤镜”?
换个角度看,这成语也有积极启示。我曾遇到一位创业失败的朋友,他最初天天借酒消愁,后来突然醒悟:“不是命运针对我,是我自己困在过去的错误里。”他开始复盘项目细节,最终二次创业成功。这就像把“自醉”转化为“自省”,让同样的酒酿出不同的味道。
现代人常陷入另一种“自醉”:刷手机到半夜,明知该睡了,却想着“再看五分钟”。第二天头痛欲裂,抱怨“短视频害人”。但仔细想想,app不过是工具,就像酒瓶不会自己跑到人手里。我们更需要练习的是——在纷扰中保持清醒的判断力。
最后想说的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不是批评,而是温柔的提醒。它告诉我们: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我们永远握有选择回应的自由。就像雨天出门,有人觉得烦闷,有人享受雨声,区别只在于你是否愿意为自己撑一把心灵的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