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ǐ jiǔ bù shè
成语解释:醴酒:甜酒。置酒宴请宾客时不再为不嗜酒者准备甜酒。比喻待人礼貌渐衰。
成语出处:《汉书·楚元王传》:“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醴酒不設
英文翻译:Wine without wine
醴:1.甜酒。2.甘甜的泉水。
酒:1.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白酒等。2.(Jiǔ)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设:1.设立;布置:设防。设宴。总部设在北京。2.筹划:设计。想方设法。3.假设:设想。设x=1。设长方形的宽是x米。4.假如;倘若:设有困难,当助一臂之力。
“醴酒不设”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它出自《汉书》,字面意思是“不准备甜酒”,但实际用来形容对客人缺乏礼数,或者做事敷衍了事。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公司接待重要客户时,会议室里连杯茶水都没准备,客户还没开口谈合作,心里已经打了低分——这就是典型的“醴酒不设”。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人还讲究这些老规矩吗?”其实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是否必须用甜酒待客,而是礼节背后传递的重视程度。就像朋友来家里做客,哪怕只是倒杯温水,也比让对方自己找水喝更显真诚。这种细节上的用心,往往比豪华排场更能拉近距离。
再看另一个场景:直播卖货的主播对产品功能一知半解,面对提问只会机械重复广告词。观众很快就会发现“这个主播根本没做准备”,用网络流行语说就是“翻车现场”。这种敷衍应付的态度,不正是新时代的“醴酒不设”吗?
个人认为,当代社会的“醴酒”早已不限于实物。提前五分钟到场开会、记住合作伙伴的饮食禁忌、回复消息时多打几个说明句……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本质上都是现代人际交往中的“甜酒”。与其抱怨别人不懂礼仪,不如主动用行动传递诚意。
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对接不畅的情况时,不妨先自问:“我有没有‘醴酒不设’?”有时候方案被否未必是内容问题,可能只是沟通时少了些让对方感受到重视的细节。毕竟,再好的想法,也需要用恰当的方式“端上桌”。
随着社会发展,礼数的形式在不断变化,但真诚待人的内核始终未变。从古代的甜酒到现在的咖啡,从三跪九叩到微信里的及时回复,传递尊重的载体在更新迭代,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始终需要用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