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ùn jì huáng guàn
成语解释:谓避开尘世而做道士。
成语出处:刘复《奉答王敬先生》:“原来先生是个留学日本速成法政的学生,又是个‘遁迹黄冠’的遗老,失敬失敬。”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隐居
繁体字形:遯跡黄冠
英文翻译:The Yellow crown
遁:1.逃避;逃走:逃遁。宵遁。2.隐藏;消失:隐遁。遁迹。
迹: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迹。血迹。笔迹。踪迹。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迹。陈迹。事迹。史迹。3.形迹: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黄:1.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2.指黄金:黄货。黄白之物。3.指蛋黄:双黄蛋。4.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扫黄。查禁黄书。5.(Huáng)指黄河:治黄。引黄工程。6.(Huáng)指黄帝,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炎黄。7.姓。8.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黄了。
冠:[guān]1.帽子:皇冠。桂冠。衣冠整齐。怒发冲冠。2.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鸡冠。树冠。[guàn]1.把帽子戴在头上(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未冠(不到二十岁)。2.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县名前冠上省名。3.居第一位:冠军。名冠全球。4.指冠军:夺冠。三连冠(连续三次获得冠军)。5.姓。
哎哟,说到“遁迹黄冠”这成语,不少人可能一头雾水。说白了,它讲的是古人为了避开世俗纷扰,选择隐姓埋名、穿上道士的黄冠道袍去隐居。比如《红楼梦》里贾宝玉最后出家,虽然没直接提这词,但那股子“遁迹”的味儿可太像了!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为啥非得戴黄冠?直接躲山里不行吗?”嘿嘿,问得好!其实黄冠是道士的象征,古人觉得遁入道门既能避开俗世责任,又能保留点文化身份。说白了,就是既能“躺平”又不至于彻底摆烂,你懂的。
举个现代例子:老王在公司卷了二十年,突然辞职跑到终南山搞民宿。虽然没穿道袍,但朋友圈天天发竹林喝茶的照片,这不就是当代版“遁迹黄冠”?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真能彻底隐居的怕是没几个——毕竟还得交社保呢!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嘀咕:“这不就是逃避现实吗?”哎,话不能这么说。古人讲“小隐于野,大隐于市”,真正的遁迹未必非得物理隔离。就像我隔壁张姐,每天雷打不动练书法两小时,手机一关,谁说这不是种现代隐居呢?
个人觉得啊,这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给了人选择权。社会压力大的时候,给自己划个“精神黄冠区”,读读书、养养花,就像给心灵装了个防毒面具。当然啦,真要学古人彻底归隐,咱还是得掂量掂量——毕竟现在山里外卖都送不到了。
说到底,“遁迹黄冠”背后藏着中国人特有的生存智慧。它既不是消极避世,也不是盲目抗争,而是像太极图里的阴阳鱼,在出世入世间找平衡。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几千年过去了,我们还在讨论这个成语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