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ùn jì nì yǐng
成语解释:谓隐藏踪迹和身形。
成语出处: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七》:“但诸公皆不知用兵,闻贼至则盛怒而出,一有败衄则退然沮丧,遁迹匿影唯恐不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躲藏
繁体字形:遯跡匿影
英文翻译:To disappear
遁:1.逃避;逃走:逃遁。宵遁。2.隐藏;消失:隐遁。遁迹。
迹: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迹。血迹。笔迹。踪迹。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迹。陈迹。事迹。史迹。3.形迹: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隐匿。匿名。匿居深山。匿影藏形。
影:1.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人影。花影。倒影。幻影。影壁。影响。影射(借甲指乙,或暗指某人其事)。无影无踪。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捕风捉影。含沙射影(喻暗地里诽谤中伤)。2.形象:摄影(照相)。留影。剪影。影印。影像。3.描摹:影写。影抄。影宋本。4.指“电影”:影评。影院。影片。影视(电影和电视)。影坛。
嘿,各位看官,今儿咱们来唠唠“遁迹匿影”这个成语。说白了,它不就是形容人藏得严严实实,连影子都不留吗?哎,您可别以为这词儿只能用在武侠小说里,现实生活里也常见得很!比如职场里有人突然退群、删朋友圈,连同事聚餐都躲着不去——这不就是现代版的“遁迹匿影”嘛?
那有人要问了:“这成语和‘销声匿迹’有啥区别啊?”问得好!您瞧,“遁迹匿影”更强调主动隐藏的意图,像极了玩捉迷藏时那个猫在窗帘后憋着笑的熊孩子;而“销声匿迹”嘛,往往带着被动消失的味儿,就像突然停更的网红账号。您品,您细品,是不是这个理儿?
不过说真的,这年头想彻底遁迹匿影可不容易。就拿我邻居老王来说,上个月赌气说要退网隐居,结果三天后就被外卖小哥在小区门口逮个正着。所以说啊,数字时代玩消失就像用竹篮子打水——技术难度直线上涨!但话又说回来,偶尔给自己来点“社交隐身术”,倒也不失为现代人的生存智慧。
要说这成语最带劲的用法,还得看《三国演义》。还记得徐庶进曹营那出戏吗?人家明明身在曹营,却硬是玩起了“遁迹匿影”的高级操作,愣是十几年不献一计。您说这是真躺平还是大智慧?要我说啊,这可比现在某些人朋友圈装死有技术含量多了!
最后跟大伙儿掏心窝子说句话:遁迹匿影这事儿吧,关键得掌握火候。就像吃火锅,涮肉时间短了生,久了老。该隐身时别嘚瑟,该露面时别怂包,这才是混社会的正确打开方式。记住喽,藏得再好也别真把自己活成都市传说,毕竟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