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ùn míng nì jì
成语解释:遁:隐藏;匿:藏匿。隐姓埋名,不让人闻知。
成语出处:宋·苏舜钦《粹隐堂记》:“一不与细合,则飒然远举,遁名匿迹,惟恐有闻于人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隐姓埋名,不让人知道
繁体字形:遯名匿跡
英文翻译:Disappear from fame
遁:1.逃避;逃走:逃遁。宵遁。2.隐藏;消失:隐遁。遁迹。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隐匿。匿名。匿居深山。匿影藏形。
迹: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迹。血迹。笔迹。踪迹。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迹。陈迹。事迹。史迹。3.形迹: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说到“遁名匿迹”这个成语,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武侠小说里高人退隐江湖的桥段。不过啊,这词儿放到现代生活中也挺有意思。举个栗子,隔壁老王原本是公司高管,结果突然辞职跑去云南种咖啡,连朋友圈都半年没更新了——这就是典型的遁名匿迹嘛!说白了,就是主动从热闹里抽身,换个活法。
有人可能会问:“为啥非得躲起来?正常跳槽不行吗?”哎,这就要说到现代人的生存压力了。你看那些996的程序员,突然消失几个月去寺庙禅修;或是网红博主毫无预兆停更,其实都是在用遁名匿迹对抗过度曝光。就像手机需要省电模式,人有时候也需要“断网模式”充充电,你说是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遁名匿迹和彻底躺平可不是一回事。我认识个设计师朋友,三年前关掉工作室跑去学陶艺,结果去年带着融合传统纹样的新作品杀回设计圈,身价直接翻倍。所以说啊,真正的遁名匿迹更像是战略性撤退,给自己留出沉淀的空间,这和逃避现实有本质区别。
要说这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其实挺耐人寻味。现代社会就像个24小时不打烊的直播间,谁还没点“消失冲动”呢?但关键得想清楚:遁的是虚名,匿的是浮躁,而不是切断所有社会联系。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大隐隐于市”,真正的智者能在闹市中守住内心清净,这或许比物理上的消失更考验功力。
最后唠句实在的,遁名匿迹这事儿吧,就跟吃火锅配凉茶一样,偶尔来一次挺舒坦,但天天这么搞容易营养不良。咱们既要学会在必要时按下暂停键,也得保持和现实世界的良性互动。毕竟人是社会动物嘛,完全脱离群体久了,保不齐连外卖软件都不会用了,那可就尴尬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