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ì jì qián xíng
成语解释:匿:隐藏起来,不让人知道;潜:隐藏。躲藏起来,不露形迹。
成语出处: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隐身
繁体字形:匿跡潛形
英文翻译:Invisible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隐匿。匿名。匿居深山。匿影藏形。
迹: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迹。血迹。笔迹。踪迹。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迹。陈迹。事迹。史迹。3.形迹: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潜:1.隐在水下:潜泳。潜到海底。2.隐藏;不露在表面:潜伏。潜流。潜移默化。3.秘密地:潜逃。4.指潜力:革新挖潜。5.姓。
形:1.形状:圆形。方形。图形。地形。2.形体;实体:有形。无形。形影不离。3.显露;表现:喜形于色。形诸笔墨。4.对照:相形见绌。5.姓。
“匿迹潜形”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形容一个人或事物隐藏行踪、不露痕迹的状态。比如自然界中的变色龙,遇到危险时会瞬间与环境融为一体,这就是一种“匿迹潜形”的本能表现。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生活中还能看到这样的例子吗?”当然可以!比如职场中,一位新人刚加入团队时选择低调观察,默默学习同事的工作方式,避免过早暴露自己的短板。这种策略既能减少人际摩擦,又能为未来积累能量。
历史上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越王勾践。他在战败后“卧薪尝胆”,表面臣服于吴国,暗地却训练军队、发展农耕,用十年的“匿迹潜形”最终实现复国大业。这告诉我们:暂时的隐藏不等于软弱,而是为长远目标积蓄力量。
数字时代的“匿迹潜形”则展现出新形态。网络安全专家发现,有些黑客会伪装成普通用户潜伏数月,逐渐摸清系统漏洞后才发起攻击。这提醒我们:在虚拟世界中保持适度警惕,就像给自家门窗加把锁那样必要。
我个人认为,当代社会更需要理解“隐藏”的智慧。比如社交媒体时代,很多人习惯性展示生活点滴,但适度保留隐私空间反而能避免不必要的困扰。就像古人说的“藏巧于拙”,适当的“匿迹潜形”其实是自我保护的艺术。
最后不妨想想:什么时候该隐藏?什么时候该显露?答案或许藏在“目的性”里。若为蓄力成长或规避风险,隐藏就是智慧;若为逃避责任或伤害他人,则可能成为懦弱。关键在于找到“藏”与“显”的平衡点,让行动始终指向积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