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ì ěr zhī yán
成语解释: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成语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不顺耳的话
繁体字形:逆耳之言
英文翻译:bitter truth
逆:1.方向相反。与“顺”相对:逆风。逆流。2.抵触;不顺从:逆耳。逆子。3.背叛;背叛者:叛逆。逆产。4.迎接:逆旅(旅馆)。5.事先:逆知。逆料。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朋友直言不讳指出你的缺点,明明知道对方是好意,但心里总像扎了根刺。这就是成语"逆耳之言"的生动写照——那些听着不顺耳却对成长有益的忠告。
为什么我们总对逆耳的话本能抗拒?其实这是人性使然。就像喝惯甜饮料的人初尝苦丁茶会皱眉,人在听到批评时,杏仁核会立即触发防御机制。但那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往往有个共同点:他们专门设立"反对派角色",主动收集不同意见。阿里巴巴的"风清扬班"就是典型例子,刻意营造说真话的环境来突破思维盲区。
记得刚带团队时,有位实习生当着全组的面说我的方案"像没联网的导航仪"。当时脸上火辣辣的,但冷静后重做市场调研,果然发现三个关键数据偏差。这个教训让我明白:能把逆耳之言当礼物的人,成长速度至少快三倍。
如何培养接纳逆耳之言的能力?试试"情绪延迟反应法"。听到批评时先深呼吸三次,用笔记录对方说的要点,晚上再拿出来逐条分析。你会发现,60%的刺耳话语里都藏着改进线索。就像健身时肌肉的酸痛感,暂时的心理不适终将锻造出更强的认知肌肉。
下次遇到逆耳之言的时刻,不妨把它想象成未拆封的快递包裹。包装可能其貌不扬,但里面装的可能是改变现状的钥匙。毕竟,顺耳的话像甜品让人愉悦,逆耳之言才是真正的精神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