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í lí mǎ hǔ
成语解释:糊里糊涂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迷離馬虎
英文翻译:Confused and careless
迷:1.辨认不清:迷路。迷失方向。2.失去知觉:昏迷。3.对某一事项过于喜爱,情不自主:入迷。迷恋。4.使沉醉;使昏乱:月色迷人。财迷心窍。5.沉醉于某种事物的人:球迷。棋迷。
离:1.相距,隔开:距离。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2.离开,分开:分离。离别。离家。离散(sàn)。离职。离异。离间(jiàn)。支离破碎。3.缺少: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4.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5.古同“罹”,遭受。6.古同“缡”,妇女的佩巾。7.〔离离〕形容草木茂盛,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8.姓。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唬”。
“迷离马虎”这个词乍一听有点奇怪,对吧?它其实不算传统成语,更像是“马虎”和“迷离”的结合体。比如有人写作业时把数学公式和语文笔记混在一起,结果交上去的答案驴唇不对马嘴,老师批改时一脸懵,这算不算“迷离马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举个例子:小明赶着完成PPT,一边查资料一边刷手机,最后把客户的数据和网购清单贴在同一页上。这种“一心多用”的模式,很容易让结果变得既混乱又漏洞百出。
有趣的是,现代人似乎越来越容易陷入这种状态。地铁上常见年轻人戴着耳机背单词,手里还划着短视频——看似在高效利用时间,实际可能什么都没记住。我曾在咖啡馆见过一个设计师,电脑开着3个设计稿窗口,手机播放着电视剧,最后交稿时把甲方Logo的颜色都填错了。
如何破解这种困局?有个小技巧叫“单线程工作法”。就像老厨师和面,水和面粉得慢慢调和,突然加一勺辣椒面肯定会翻车。试着关掉多余的通知提醒,给每项任务设置明确的时间段,你会发现准确率能提高不少。
有次我帮邻居代收快递,顺手把包裹堆在玄关,结果第二天把新买的拖把和人家的重要文件一起送去了废品站。这次教训让我明白:越是看似简单的事,越需要清晰的步骤管理。现在我会用便签纸注明物品类别,就像图书馆给书籍贴分类标签那样。
其实适度“迷离”未必全是坏事。艺术家创作时需要的发散思维,科学家灵感迸发时的跳跃联想,都带有某种可控的混沌。但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事务,还是需要像拼乐高积木那样,把每个模块安放在正确的位置。毕竟,谁也不想把生日蛋糕的蜡烛插在邻居家的外卖盒上吧?
下次当你感觉事情开始模糊不清时,不妨停下手头工作,像整理杂乱的数据线那样,先把任务清单理顺。你会发现,清晰的思维就像给眼镜片擦去雾气,原本朦胧的世界突然变得轮廓分明。